打开

上海酝酿好大一个保险箱,要把预付卡统统放进去!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吴骥 施政

2017-12-28 21:20

去美发店、健身房、养生会所,花上万元办张会员卡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前两天大眼妹去给新手机贴个膜,小哥还问“要不要办个会员卡?一年里免费服务哟!”会员卡绑定了消费服务的关系,给消费者送来了诱人的折扣,也给商家带去了可观的现金流,但是当你办卡的时候,会不会对手里这张会员卡的安全性,产生那么一丢丢的担忧呢?


没错,和预付卡有关的消费纠纷近年来层出不穷。今年7月,知名餐饮品牌“金钱豹”被曝突然停业,消费者的退款要求得不到回应。而就在本月初,连锁健身品牌“奥森”在上海的四十多家门店几乎一夜间关门,不少会员手中尚未到期的会员卡成为一张废纸。类似的案例,大眼妹几乎每隔几个月就会遇到一次。来自消协的数据显示,去年,由单用途卡发卡主体关门跑路、违约纠纷等引发的消费者投诉就高达16951件,到今年三季度,这个数量同比又增加了41.87%。



虽然商务部在2012年出台《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的发卡企业向所在区域的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并在银行设立资金存管账户,并与银行签订协议,确保一定比例的资金不得被提取并挪作他用,但是由于试行办法并不是强制法规,实际操作中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马新生告诉大眼妹,目前上海约有10万商家发放消费卡,但在商务委备案的只有400家。虽然备案的资金比例占到总量的一半,但是仍有大量发卡行为游离在监管之外。



即便备过案的消费卡也不见得就安全。2014年,作为沪上第一家在市商务委预付卡名录备案的企业,康骏养生会所因资金链断裂宣布停业。员工透露,在拖欠薪资几个月之久,明知资金链即将断裂的关门前夕,该企业仍在以折扣优惠吸引消费者付费办卡。康骏出事后,商务部门曾介入试图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帮助消费者挽回损失,但审计资产时大家发现,企业的实际发卡情况以及财务详情,几乎就是一笔糊涂账,预付卡就像一个填不满无底洞,重组计划也就此搁浅。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表示,“经营者虚报、瞒报、漏报发卡现象严重,对经营者预收资金的银行存管制度强制力不足,经营者容易逃避预收资金的管理义务,如此难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部门规章失灵,上海酝酿通过地方立法,来规范预付卡的管理。今天,这部堪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地方法规——《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正式提交市人大一审,大眼妹有幸旁听审议。

大眼妹了解到,上升到地方立法的《规定(草案)》,最大的亮点,是拟建立一个协同监管平台,明确发卡企业必须与平台开展信息数据对接,卖一张卡就要提交一份数据,以此来防范企业虚报、瞒报、漏报发卡行为。依托数据平台,上海将建立发卡企业预收资金余额风险警示制度,如果企业的预收资金超过其经营能力,平台将发布预警提示,告知消费者谨慎办卡。

大眼妹感觉,这个平台相当于是一个巨大的保险箱,所有的发卡信息都存放在这个箱子里,进出都会留下痕迹。如果说过去发卡企业的“备案”只是走个过场,那么有了这个保险箱,政府的监管将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不过,人大代表们对这个保险箱能否真正发挥效用,仍持谨慎态度。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东说:“现在我去弄堂口吹个头发,都要办卡,充钱也是店员手写一下,消费也是手写一下,这种财务情况,可能企业自己都没法第一时间掌握,我们能及时监管得到吗?”市人大法工委主任丁伟则担心:“企业不来接入平台怎么办?现在从制度设计合理性的角度来说,它来的你能对它提要求,它不来你反而管不了它了。”

也有人大代表提出,立法中应要求对发卡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防止企业通过做假账的方式,逃避资金监管;同时,对于发卡企业资金监管的比例应该予以明确,目前日本的比例是50%,而新加坡则规定所有资金都需纳入监管,不得挪作他用。



《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草案)》还将继续修改。听了一下午的审议,大眼妹最大的感受是,这部地方法规是上海回应民生关切的先行先试之举。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预付卡,但如果管得松,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纵容了无良商家;如果管得紧,企业将失去通过发卡获得现金流的一条途径,影响上海的营商环境。如何兼顾好双方的利益,既反映出社会的重视和期待,也考验着人大代表们的智慧。

怎样管好预付卡,各位魔都居民不妨留下您的真知灼见,魔都眼期待您的观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吴骥 施政 编辑:许三多)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