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视频|打好蓝天保卫战 这可不是个“小目标”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瑶 舒克诣煊 孙悦 方菲菲

2017-03-15 01:23


视频|常纪文:治理雾霾不能弯道超车


今年的两会,北京的蓝天白云给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大会堂里面,代表委员们可并不轻松。总理说,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如何实现,在他们眼中,这是个需要全社会参与,打上十年八年的艰巨任务。


今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这不光是句口号,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治理大气污染的“五大招”,就用了整整一页纸。


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14日,经过分组讨论的政府工作报告提交大会审议,报告进行了78处修改完善,光是“环保篇”中的修改就有8处。这8处修改分别是:“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改为“优先保障清洁能源发电上网”;补充“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改为“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在“对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后面补充“确保监控质量”;补充“提高燃油品质”;“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改为“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源解析和雾霾形成机理研究”;“强化应急措施”改为“强化预警和应急措施”;对违法行为“必须严厉打击”改为“必须依法惩治”。


更加精准、科学,是代表委员们对这些修改的印象,这也体现出党和政府通过治理环境让人民重获蓝天的决心和务实。


政府工作报告有8处修改涉及环保


去年冬天,席卷全国多地的几轮重污染天气引发社会广泛的关注与热议,“对大气污染的源解析”这个颇为专业的科学名词从业界进入公众视野。每当空气质量拉响警报,媒体纷纷报道,在燃煤、工业排放、机动车排放或秸秆焚烧中,究竟谁是头号“罪魁祸首”,这是公众最为关心的。


事实上,高层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在这次两会上也表现的很充分。3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陕西代表团审议时就表示,这是个当务之急,如果有科研团队把雾霾形成的机理和危害性研究透,“我们愿意拿出总理预备费给予重奖”。


总理在陕西团


对此,资深媒体人曹景行对看看新闻knews表示,进行大气污染的源解析这个基础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污染成因分析清楚了,才能制定有效的污染治理政策和措施,这也是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关键所在。


资深媒体人曹景行


此前的环保部发布会透露,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量聚集,燃煤、燃油集中排放,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是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也是改善的难点。环保部长陈吉宁也坦言,高污染排放量并非一个表面数字,后面有复杂的经济社会活动,而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以发达国家普遍用20年到40年的时间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举例,提醒我们要有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


环保部发布会陈吉宁答记者问


值得注意的是,与前些年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如此详细地对环境治理工作进行部署前所未有,也让代表们有机会充分研讨治霾方案。


不妨来看看,总理提出的“蓝天保卫战”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今年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PM2.5浓度明显下降。



这样的目标能够达到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告诉看看新闻knews,从2016年开始,治理雾霾的方向很明确,目标也很清晰。比如,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从污染天气、环境保护督察以及环境监测数据等行为开展督察。基于这些来看,措施很严厉并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环保督查


不过,常纪文也认为,治理雾霾是一个长期的挑战。到“十三五”末期或“十四五”初中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可能出现拐点。


他提醒说,在工业生产方面不可能弯道超车,在雾霾防治上更不能弯道超车,治霾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一边在治理污染,一边发展经济,两者协调是一个长期过程,如果治理环境操之过急可能伤害到经济元气,损害就业,影响社会稳定。只能一步一步走好工业转型升级之路,依靠科技创新、管理优化,才可能解决GDP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常纪文预计,这个过程需要10-15年。到2030年之后,大气环境保护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瑶 舒克诣煊 孙悦 方菲菲 编辑:陈佳雯)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