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视频 | 家国70载 | "看灯塔吧" 叶家五代人的同一个守望

SMG摄界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戴晶磊 施军 高原

2019-09-11 21:49

“如果你被禁锢在一片网球场大小的岩石上,一困就是一个月,在暴风雨的季节也许更长一点,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如果你结了婚,你看不到自己的妻子,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女情况如何?你又会是什么感觉?”


对于驻守七里屿灯塔的叶超群来说,英国著名作家伍尔夫笔下的守塔人生活就是自己家族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工作常态,从高祖父叶来荣、到曾祖父叶阿岳、祖父叶中央、父亲叶静虎,再到现在的自己,两千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海域,12座灯塔,见证着属于叶家五代人的“孤独与守望”。


因为塔身灯语各有不同,每一座灯塔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却共同守护着海域的平安,为千万船只指引航向。


于叶家人而言,每一代心中都有一座灯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叶家第三代守塔人叶中央:白节灯塔


白节灯塔

 

始建于1883年

 

塔身红白相间横纹

 

红白光互闪

 

射程22海里


80岁的叶中央如今跟随大女儿生活在嵊泗,这是离白节灯塔最近的主岛,而退休前,叶中央在白节岛上驻守了整整25年,“现在身体不行,登不了岛,有时候走在海岸边,朝灯塔方向看看也好。”


从5岁起跟着爷爷一起守塔,到上世纪50年代,自己真正成为守塔工,辗转舟山海域数个孤岛,一直到2000年退休,叶中央的少年、青年、中年都是伴着灯塔度过的,“我的一辈子都交给了灯塔”。



选择成为新中国首批守塔工,就意味着选择“与世隔绝”

 

岛上没有淡水,所有生活用水唯有收集从屋顶滚落的雨水,有时候遇着恶劣天气,海水倒灌混杂着雨水,地窖中的储备常常入不敷出,最艰苦的时候,一个搪瓷杯的水往往要支撑一整天的吃喝洗刷;

 

每月一次的补给船常因天气靠不了岸,延误是家常便饭,守塔工们硬是挖石垒田,在礁石间辟出了菜地;

 

在交通、通讯都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生了病只能自己扛,到真扛不住了,就在岛上放三堆火,寓意“SOS”,盼着过往船只能给岸上的总部传个信,但往往也要等上个三五天,才盼来了“救命船”。


每年七八月份,东部沿海会有很多台风频繁登陆,一旦遇到这样的恶劣天气,灯塔工作就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更重要的是,这个关键时候,灯更不能灭。

 

叶中央在守塔时,曾在深夜遇到特大雷电打灭了灯塔。为保障工友安全,他独自一人冒雨冲出去,踏着泥泞的草坪跑到灯塔里,发现接线设备都已被毁坏,不得不紧急抢修,保障灯塔在十分钟内恢复发光。


与国家领导人合影、两次被邀请观摩国庆大阅兵、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劳模……叶中央一辈子殊荣无数,也染上了一身的“海岛病”,除了严重的肺疾,还有腰痛。



而所有的荣誉都被他收了起来,他的卧室上白白净净,只挂着一张不那么清晰的黑白全家福。


那是60年代的时候,趁着叶中央难得下岛的时候,匆匆忙忙拍成的,却成了一家五口唯一的影像,“我守灯塔守了那么长时间,到最后自己家里人都守不住”。


1971年春节,叶中央在下三星岛守塔期间,让妻子和两个女儿来岛上团聚。没想到运载亲人的小船在途中遭遇风浪,叶中央日日盼着妻女的身影却等到了妻子和小女儿丧生的噩耗。



这与27年前如出一辙,当年,一场台风袭来,叶中央的父亲叶阿岳跑去帮一艘补给船进港避雨,也是在大海咆哮中被海浪吞噬,夺去了生命。


为了守护灯塔,叶家已经失去了三口人。叶中央也想过放弃,但消沉了三个月后,还是不愿离开,只为了 “人在灯亮”。


“灯塔就是国家的门户,人家看到你的灯塔就是要进到你的大门来了,你灯亮了就是等于门开了。”


叶家第四代守塔人叶静虎:花鸟灯塔


花鸟灯塔

 

远东第一大灯塔

 

始建于1870年

 

塔身上黑下白

 

每15秒一闪

 

射程24海里



在成为灯塔工之前,父子俩聚少离多,叶静虎对父亲大多是不解:已经失去了妈妈,为什么爸爸还要放下无人看养的自己和妹妹,义无反顾地继续守塔?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航道局镇海航标区招收灯塔工。报名人数不足,父亲又打起了自己的主意。开拖拉机100多块,而守塔只有20多块,自己收入不错,干嘛要去灯塔受苦?
 

“大概是为了弥补童年缺失的亲子时光”,80年代初,叶静虎跟随父亲,一起加入了“守塔人的行列”,头五年跟随父亲在白节共事。岛上环境恶劣得难以想象,而父亲却把这个0.44平方公里的不毛之地当成了家一般地去呵护。“他是没日没夜地工作了,我们这帮小年轻都在想,灯塔上又没人,脏一点就脏一点了,玻璃他一定要擦得刷刷亮,每年坚持给塔身涂一次油漆,每天拖一把地。”


常人眼中的守塔生活,单调乏味,叶静虎眼中的父亲,却从不把守塔工当成按部就班的机器,即便做了白节灯塔的主任,在带新人上也是严格要求:“我工作的时候爸爸经常带我去修发电机,一有空就拿着备用设备拆了装装了再拆。”叶静虎说,“在我守塔期间,凡是出现故障都能在几分钟内抢修完毕,不能让灯塔灭。”

 

五年中的点点滴滴,叶静虎理解了父亲当初“义无反顾”的信念,人在灯亮,守着这片海,不让妻女的悲剧再次发生。


到第六年,在岛上能独当一面的叶静虎,带着父亲的信念转战去了远东第一灯塔花鸟灯塔,一守又是五年,父子俩隔着苍茫大海,共同为往来其间的百万船只护航。


到九十年代,叶静虎因严重的腰伤退居二线,如今负责后勤的他,时不时就会跟随单位补给船,登一登花鸟岛,看一看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花鸟岛如今已经成了小资清新的网红旅游“打卡地”,灯塔脚下的陈列室,数十件展品诉说着航标事业的古往今来,从最初的依靠光、声定位助航,到如今的AIS航标,北斗遥测,所有的变迁发展,都浓缩在了叶家守塔的日日夜夜。


花鸟灯塔是船只进入上海港的必经之地,“我守塔几十年见证了这边航海的变化,船越来越多,从小船到大船到现在的万吨轮,对于我们守塔人来说,航运越来越发达,守护安全的责任也越来越大”,每每眺望上海港的方向,叶静虎感慨万千。



叶家第五代守塔人叶超群:七里屿灯塔


七里屿灯塔

 

始建于1865年

 

主塔白色、塔尖红色

 

五秒一闪

 

宁波港最主要的一座灯塔


2013年,守塔的接力棒传到了第五代叶超群的手中,从登上七里屿算起,到今年已是第六个年头。


这个“85后”曾经也有过抱怨,想过放弃,因为小时候父亲和爷爷长时间不回家的记忆,使得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灯塔上从没有诗和远方。后来随着与父亲、爷爷的交流加深,叶超群听了很多当年的故事,深感惭愧的他,慢慢调整心态。现在,他已经适应了岛上的节奏。



新婚一年的叶超群戏称,灯塔还是自己的“半个红娘”。自己和妻子是相亲认识的,见面后原本并无太多联系,但一次新闻联播报道了叶家守塔的故事,妻子看到了后就来询问,一来二去关系就定下来了。但是由于工作缘故,叶超群和妻子恋爱时就是异地,结婚后连蜜月都没有度叶超群就上岛了。但大度的妻子表示理解,并称自己一定会成为丈夫的后盾。


随着时代变迁,灯塔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初,灯塔发光依靠机械装置,必须每小时上一次发条手动发光,如今已经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无特殊情况,只需每次交班的时候登塔检查一次。生活条件也改观了很多,岛上建了基站,实现信号全覆盖,值班室配备了健身房,守塔人每周轮班一次……



放眼未来,随着航海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航标上的广泛应用,许多条件艰苦的有人值守灯塔有望改为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灯塔,灯塔工也随之减少,如今在舟山海域,有人值守的灯塔仅剩七座。


叶家的未来:灯灯塔塔


还有不到三个月,叶超群的孩子就将呱呱坠地。


B超里,这是一个斯文内敛的大头宝宝,整个检查过程,始终一声不吭一动不动。


还未出生,年轻的父亲就迫不及待想好了小名:“女孩就叫灯灯,男孩就叫塔塔。”



灯灯塔塔,灯塔,仿佛生来就肩负着某种使命。


人在灯亮,叶家的五代人只是众多灯塔工的一个缩影。舟山地区12座灯塔上有父子,有兄弟,有夫妻,也有爷孙。


还有千千万万的航保人践行着守塔人的信念和精神,他们默默守护着共和国的发展,一代又一代执着坚守,点亮航行的方向,也点亮心中的灯塔。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戴晶磊 施军 高原 文字:戴晶磊 编辑:静静)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