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

视频 | 从2700到22000标准箱 沪东中华如何实现逆袭?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葛孝兰

2019-09-02 16:53

在新中国工业史上,上海制造曾经闻名全国,而今,新一轮全球高端装备制造话语权的争夺中,上海仍然有着一席之地。昔日不少传统制造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向着更高质量再出发,其中就包括上海三大造船企业。这几年,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造船业面临着持续的经济下滑,不少船企因为经营不善而相继倒闭,然而上海的三家船企它们都通过自主研发建造高附加值船舶,力图始终站在产业链的最高端。

首先,我们来关注大型集装箱船,这是国际造船业的主力船型,份额占到半壁江山,然而长期以来,其研发建造都被国外船企垄断。直到近十年,情况发生了改变,中国船企获得的订单数量正不断增加,特别是沪东中华,它在集装箱船建造上的综合实力,已与国际巨头并驾齐驱。逆袭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在8月中旬来到了位于长兴岛的沪东中华船厂,烈日当空,但是造船基地一派热火朝天。站在龙门塔吊往下看,眼前的三个船坞同时在为一艘船服务,这是中国目前建造的最大集装箱船--22000标箱集装箱船,如今,巨轮已初露雄姿。 负责生产运行的曹逸飞 告诉我:今年年底达到适航状态,明年的8月这条船会投入运营 。

22000标箱这个项目是沪东中华在激烈的国际竞标中摘得,甲板上密密麻麻的绑扎桥,彰显着它的技术含量,船东是来自世界排名第三的班轮公司--法国达飞海运集团,而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韩国人,因为截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23000标箱的集装箱船就是他们建造。 说起能从韩国人手中拿下订单,沪东中华的当家人陈军无不自豪:“和我们竞争这个项目的是韩国三大船企, 所以这艘船开始建造的话也代表了中国造船行业已经处在世界造船领先技术的第一方阵 ,我们迈入了世界先进船企了。”

集装箱船是国际上的主力船型,所占市场份额超过半壁江山。从初涉集装箱船建造到如今跻身世界先进船企,沪东中华的逆袭之路却走了将近30年。1990年,中国第一艘出口国外的2700箱冷风集装箱船在沪东厂的船坞诞生,由此开创国内船企建造世界先进集装箱船的先河。不过,这艘船完全是听外方指挥建造的,最多,只能说是代加工。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让沪东人暗下决心,一定要奋起直追,掌握箱船建造的核心技术。第一个十年,这个目标实现了。



第二个十年,国际市场对大型集装箱船需求量猛增,再加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贸订单不断增加,有备而来的沪东中华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期。从2001到2010年,沪东中华先后研制出4100箱、5668箱、8888箱系列船,并终于在2014年实现破万。此时距离2700标箱船开建已有24年。国外造船技术早已经遥遥领先。不甘落后的沪东人加紧向第一方阵追赶,出国进修、院校合作,成立近千人的设计研发团队,这一次,从造出10000箱到拿下22000箱,只用了4年。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第一条出口的2700标箱的集装箱船,到如今跻身世界行列的22000标箱的集装箱船,这八倍数字增长背后需要攻克的一道道难关也越来越多。  作为全船用材最多的钢板,毫无疑问也成为了集装箱船建造最大的难点,要把箱船造大,船体关键部位的钢板厚度就变得非常关键,因为海上风浪变化莫测,对船体材料抗扭抗弯的要求很高。曾参与设计过5个不同标箱船的阎焱透露,沪东的领先技术就在于会根据每条船的总重吨数,为船体每个部位精算出最适合的钢板,不过并不是钢板越厚就越好,关键还要和强度匹配:“船变长了变宽了, 载重量也变大了 ,对强度要求也很高, 比如一支笔, 越长它就很容易折断, 那么我们为了解决强度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和优化 ,选用比较厚的钢板和新材料来解决强度问题。”

除了精准测算出钢板厚度保证船体强度外,焊接难度也变得大了起来。因为像目前在建的22000标箱集装箱船,最厚钢板要达到90毫米,此前沪东从来没有焊接过这么厚的钢板,同时需要20多道焊接工序,还要兼顾弯度和弧度,每一块板的拼接都堪称瓷器活,为了保证焊接的工艺和合格率,沪东中华从该船开工建造前半年时间就组织一批焊接业务骨干,进行专门的培训和焊接实验,终于攻克这一难关。



就是在这样自我加压、紧追不舍的状态下,近30年来,沪东中华一共建造了70多艘集装箱船,其中出口订单近90%。标箱数字的每一次增加,都是核心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也是传统造船厂奋力向先进制造企业转型、在业界建立中国人话语权的见证。如今,身为世界领先船企的沪东中华并没有放慢脚步,他们正瞄准新系列的高科技产品 加速前进,就比如现在正在建造的22000标箱集装箱船,也是世界上第一条采用双燃料动力的船型,既有柴油发动机也有LNG燃料舱,两者合一的做法属于首创,同时又要保证燃料舱内零下163度温度,对于绝缘材料、密封性等建造工艺带去更高的难度。沪东中华长兴造船党委书记周德寿说:“全世界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温室效应 、碳排放的限制 ,我们公司也是针对这些需求进行技术的研究投入,怎么样去符合环保的要求, 这些船型的优化升级 。另外一个方向就是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怎么样我们的综合能效最高,这个相当于就是资源节约型的创新发展。”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葛孝兰 实习编辑:连逸扬)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