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视频 | 上海有了首个专业歌剧演出场所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海燕

2019-08-07 19:00

九月中旬,上海首个以歌剧命名的文化设施“上音歌剧院”就将对外试运营。这个歌剧院,不仅承载着上海音乐学院几代人的梦想,也是一个让全社会共享的亚洲一流的文化综合体,有望在未来将引领歌剧观演新潮流。


淮海中路、汾阳路口,掩映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树影斑驳中的上音歌剧院,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造型宛如领航的船头,在音乐海洋中乘风破浪。由此,上海终于拥有了第一座专业歌剧院。


上音歌剧院总建筑面积近32000平方米,由多个知名中外团队联合设计。专业歌剧演出对于剧场内的收音要求极高,而上音附近有四条地铁线,歌剧院所在位置距离最近的地铁一号线不到8米。为了解决车辆噪音问题,设计团队连续五天进行了不间断的声学测试,并在建筑底部采用几百个弹簧的悬浮设计来实现隔振降噪,最终建成了一座全浮结构歌剧院。


法国包赞巴克建筑事务所驻场建筑师牛丽江介绍:“所有弹簧都不在一个平面上,所以同时要布置这么多,最后要一个个调试好,这个其实也蛮难的,可以有效隔绝震动,不能受外面这些噪声干扰。”



歌剧院内部这个1200座的中型歌剧厅,采用传统马蹄型声学模型设计,为了确保每个座位都能获得良好的听觉享受,观众席周围的每块吸音板内都暗藏玄机,里面布置了电动装置,可以根据演出的混响需求来调节,还设置有扩音设备;就连顶部重达20吨的天花板也做了可移动设计。


英国剧院项目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徐舒韵说:“是全上海第一个,它升降天花板主要是改变室内体量,改变混响时间,去适应不同演出对于混响时间的需求。具体的位置、升降的行程,都有非常非常精细地要求。”


有了一流的收音和混响保证,上音歌剧院今后不仅能上演歌剧,还可用于交响乐、戏剧、舞蹈等多种类型的演出。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章海燕介绍:“这个歌剧厅还有个特别的细节之处,在一楼观众席的每个座椅后方,都有一个小小的屏幕,正式演出的时候,它就是字幕显示屏,这样观众就不必盯着舞台两侧的字幕看了,看歌剧时的观演体验会更舒适,而且它还可以提供8种不同语言的字幕切换,这也是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等国际级的歌剧院同步的一项技术。”



一流的硬件要承载一流的内容。上海音乐学院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优秀原创作品,作为歌剧院的开幕演出活动,并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包括民族歌剧《贺绿汀》、纪念上海解放的音乐剧《春上海1949》。金秋十月,拥有200多年历史的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将首次集结全院 最全阵容,携《魔笛》等经典,在上音歌剧院开启访华首秀。


上音歌剧院管理中心主任冯岚表示:“票价应该说还是比较亲民的,即便是大团大作过来,我们也会安排一下相对低价的票张,为广大市民走进剧场提供这样一个机会。”


上音歌剧院内还拥有歌剧、管弦乐、合唱、民乐等四个排演厅,一个报告厅,未来将成为一个集文艺演出、艺术普及、原创基地、国际交流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让看似高冷的歌剧艺术,有了一个固定的演出容器,并通过不断发掘优质内容,为市民百姓提供更加丰富的音乐文化体验。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称:“打开围墙,让大家走进上音、走进上音舞台。上音歌剧院的建设和投入使用以及运营,可以为以后上海大歌剧院的建设、运营,提供一个借鉴的模版。在运营过程中我们产学研结合,在结合过程中可以培养一批给全国各地音乐院团的管理人才、运营人才。”



近年来,上海的各种新剧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上音歌剧院,也弥补了此前上海一直没有专业歌剧演出场所的遗憾,因为歌剧对剧场的硬件设施要求极高。而随着未来上海大歌剧院项目的建设,上海的剧场设施体系将更加完善,有了硬件保证,再加上不断引入和原创的优秀内容作品助力,上海将在打造亚洲演艺中心的路上继续走强,也让市民百姓总能在丰富的内容资源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文化体验。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章海燕 编辑: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