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援青10年②:“软硬皆修” 高原上建起最美校园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金普庆 张凯
2020-07-18 12:34
在果洛州久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每天下午的音乐课,是这群孩子们最投入和享受的时光。课堂上,满头银发、弹着钢琴为他们伴奏的,是来自上海嘉定的老师赵兴洲。
“这些孩子,他们是非常有天赋的,都是能歌善舞,你让他们上前面表演可高兴了。但是他乐理是一点不会的,像最基础的音阶、音符、节奏、节拍,都不懂的。”赵兴洲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一年前,59岁的赵兴洲,主动请缨,从上海来到海拔3700多米的果洛久治县。尽管已经教了16年的生物课,但当他得知,这里的孩子从没上过音乐课,会弹奏二胡、小提琴、弦乐等十多种乐器的赵兴洲,决定为孩子们开设音乐课。
“因为这边缺音乐老师,主要是缺音体美老师。教音乐也是我一直的愿望,我从小就喜欢音乐。”赵兴洲说。
由于从未开设过音乐课,学校的乐器房里,摆满了闲置的乐器。看着少了配件的乐器,或是由于缺乏维护而断了的琴弦,上课前,赵兴洲独自一人把乐器修理了一遍。
14岁的丹增更宗,是学校八年级的学生。尽管从小酷爱音乐,但她的乐理知识却几乎一片空白。在赵老师的音乐课上,她逐渐学习到了基本的乐理,趁着每天的午休,她还会跟着赵老师学习钢琴和吉他。
“以前乐谱不认识,现在老师来了以后,给我们教乐谱,还有一些基础的知识。家里还给我买了一部钢琴,就说你好好练,以后学会了来教我们。”丹增更宗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尽管一年的支教期将满,但赵兴洲却越来越舍不得离开这群孩子。现在,他每周要上15节课;每天晚上,还会到县城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继续教孩子们唱歌、弹奏乐器,“一上课就没有高原反应,没有课的时候,就很难过。”赵兴洲说。
趁着空闲时间,赵兴洲为孩子们写下了《神山的花园》等7首歌曲。赵老师告诉我们,只要组织允许、久治需要,他愿意陪孩子们继续圆梦,“主要是看这些孩子,确实渴望音乐、知识,渴望能够有音乐老师,来给他们上课”。
十年间,上海的教师来到果洛,帮助提升当地的教育理念和水平。同时,上海还为当地建设超过50所标准化学校,为开展扶志、扶智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2019年8月底,在距离果洛400多公里的省会西宁,由上海援建的西宁果洛中学,正式投入教学使用。在这里,所有的学生都来自果洛。
学校的建设初衷,就是将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学生,通过援建办学的方式转移出来,让果洛籍学生走得更远。
“果洛的学生到西宁来了以后,它的地理环境、教学设施等等各方面,还是比在果洛办一所学校要好一些。当然,对于人才的吸引和培养,毕竟是在省城,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西宁果洛中学副校长王维庆介绍。
目前,西宁果洛中学,已有在校学生392人,其中,超过70%是牧民的孩子。同时,学校还成为了上海大同教育集团的第八名成员,与上海大同中学开展师资培训、学科建设、校园发展等全方位合作。
“西宁果洛中学 54名老师,通过4期的培训,赴上海大同教育集团进行深度的、专题式的、组团式的培训,也是利用这个平台,把果洛地区6个县的一些优秀的老师,进行了再培训。”西宁果洛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薛伟宏说。
十年间,上海先后为开展扶志、扶智工作,实施项目93个,不但为果洛州的教育打造了实打实的硬件环境,同时,也通过师资培训,夯实了“造血”功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到今年年底,果洛州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基本上告一段落。这里面,我们援青的十年的工作,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青海省果洛州委常委、副州长、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组长冯志勇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金普庆 张凯 实习编辑:程玲)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