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上海人的年夜饭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6-02-06 09:54


上海宁切年夜饭交关讲究,非但要米道好,还要讨口彩、图吉利,最好是省了钞票、还能扎台型。


看上海人一顿年夜饭的吃法,基本上对上海人,也就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了解了。


一张圆台面


上海人自家吃年夜饭,有一样东西不会少,就是这个“圆台面”。侬伐要小看这张圆台子,当年可不是家家都有自备的,而且,它的尺寸大小,都能显示出这家人的“立升”——请得起多大的排场。



过去,上海的餐饮业没有现在这样发达,那时的上海人也节俭,轻易不上餐馆,逢啥喜庆,至爱亲朋要欢聚一下,都是自家和邻里一起相帮烧,可以讲一张圆台面,是各家主妇大比手艺的一个大平台。


过年的时候,家中一张圆台面,更满载着亲情温馨。不论你离家有多远,回程要多久,家中那张圆台面上,永远为你留着一副碗筷,一个座位。


那么在上海人的这张圆台面上,有哪些菜是一定少不了的呢?


标配冷盘有讲究


阿拉就从必做的一道冷菜开始说起:烤麸。


烤麸是将小麦粉,水洗成面筋后发酵蒸煮而成,这种看上去有着无数蜂窝孔的食材,常被人误以为是“豆制品”。烤麸搭配香菇、木耳、花生米,成四喜,酱红香醇,鲜香入味,口感有糯有脆,夹一筷入口,烤麸的毛孔全部打开,甜咸鲜的酱汁涌出,正是烤麸最感动味蕾的瞬间。


四喜烤麸



上海人过年讲究极多,菜名需讨口彩,所谓“烤麸”即是“靠夫”,寓意家里的男丁,来年取得更高的成就。而冠以“四喜”的名字,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源于最早的名字“四鲜烤麸”,上海话“鲜”和“喜”音同,而这个喜字又更能讨口彩。


所以,有了“四喜烤麸”之称。


看懂下面这张照片的,基本上小时候都在姆妈、爹爹身边偷吃过蛋皮和猪油渣。



蛋饺是上海人过年必吃的,年夜饭最后一大锅的汤里必有蛋饺,取它长得像元宝的好彩头——这个风俗在张爱玲的《半生缘》里都有提到过。吃上一口蛋饺,味道鲜美又吉祥。


对于上海小囡来说,过年吃蛋饺,图的还不只是这些。大年三十,家家户户筹备年夜饭,都是要手工自制蛋饺的。


自制蛋饺

上海人做蛋饺其实很讲究,很精致,一定要选最新鲜的鸡蛋,肉糜也一定要用刀剁出来,当然,一旁肯定还有熬好的猪油渣,做的过程也很讲求功夫。



先把铁勺烧热了,用猪板油在铁勺上狠狠刷上一圈后,往铁勺里臽一调羹蛋液;然后就是要提起手腕,抡着铁勺,轻轻那么一转,让蛋液在勺底铺出一张圆形的蛋皮来,而且还要厚薄均匀;趁着蛋液未完全凝固,挟一小团调好了味道的肉糜,放在蛋皮中央,等到边上的蛋液一凝固,用筷子尖小心地挑起一边蛋皮,慢慢掀起去盖住肉糜,然后两面合拢,稍微压那么两下,蛋饺就成形了。


小时候家里做蛋饺时,笔者的“工作”就是负责拿块猪油渣,先在铁勺内抹一下,不必每次都抹,但要抹均匀,每个角落都要吃到油——如果他们摊坏了一张蛋皮,那就会是我的奖励。 


刚出勺的蛋饺,蛋皮金黄微焦,一个个乖巧饱满,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小囡们在一边看着早已口水直流,不过这一刻还得忍着,这样的蛋饺还只是半成品,需要再加工。



最家常的做法是,炖上一锅高汤,放入蛋饺、肉圆、蔬菜和细粉,装在保温的大砂锅里,如同是海派“小火锅”般暖暖地端上年夜饭的餐桌,金黄加碧绿,味道极其鲜美。


葱油海蜇皮和皮蛋,这两样也都是上海人年夜饭台面上必备的菜色。


葱油海蜇皮


为啥讲必备?上海人过日子“做人家”,海蜇皮的价佃比海蜇头便宜,所以这道菜又实惠又扎台型。而皮蛋呢,阖家团圆之际,吃点小老酒总免不了的,皮蛋蘸点酱油,过过老酒,最好再来点油爆花生米,一顿年夜饭,即便没啥大鱼大肉,也能有滋有味。


下酒菜——皮蛋


海纳百川样样有


上海本就是移民城市,各地方来的人把自己家的过年风俗带到了上海,同时,慢慢地融入这座城市的餐饮文化中。


有“江北人”邻居的朋友都知道,过年,他们都会做一个个很大的“扬州狮子头”,而且和上海人的做法不同,不仅模子结棍,里面还有花样经,味道自然是呱呱叫。



“上海宁波人”的年夜饭上,一定不会少了这道菜——鳗鲞。“鳗影高悬,鲞味四溢”,已经成了上海人春节最有味道的写真。


有外婆的朋友一定还记得,鳗鲞只有被西北风吹过,才有独特的、鲜香交织的味道,不需任何调味,吃之前,上锅蒸一下,再手撕成条,鲜味浑然天成。


也有人喜欢鳗鲞蘸些醋吃


说到鱼,如果上海朋友要请侬吃“bao鱼”,侬一定要问问清爽,因为,很可能不是鲍鱼,而是一道本地名菜,爆鱼、或者叫熏鱼。


上海熏鱼


上海人习惯用青鱼中段来做熏鱼,去头去尾,片成一公分厚的薄片,入滚油炸透,至金黄出锅,放入调好的酱油中浸几秒,待味道吃进鱼肉中即可捞出,口味兼具鲜、甜、香、浓、脆。


这个包装,看了让人温馨伐?



龙虾片当年可是年夜饭不可缺少的小食。龙虾片哪能氽(念:teng,上海人不说“油炸”,而是说“油氽”)?上海人会告诉你一个诀窍:“冷油小火”,否则,龙虾片就会发育不良,发僵忒了。


所以,氽龙虾片是相当费油的,平时家里难得做一次,阖家团圆之际,就不会考虑这些了,尤其是小朋友多的时候。


记忆中,口味最好的龙虾片,还属原来上海虾片厂产的“鸽牌”龙虾片,人家还得过国家银奖。原厂就在小南门附近,后来销声匿迹了,现在即便有,估计也不是原来的口味了——现在人嘴巴也养刁了,不知是否还能拾起过去的味道?



冷菜、正菜吃好,考究点,还有一砂锅汤,最后,则是点心:八宝饭和汤圆。


一整个八宝饭,放在八仙桌正中,蒸得半透明的糯米,晶莹剔透颗颗饱满,筷子一戳,豆沙就满溢出来。一口下肚,颇感油腻的肠胃,在这道甜点的抚慰下,得以安稳地休整。


虽然全国各地都有八宝饭,但似乎只有在上海,八宝饭才做得格外精致;而上海的老牌八宝饭固然不少,但乔家栅、王家沙、沈大成,怎比得上自家姆妈做出来的入味、入心。



而汤圆呢,上海人过去习惯大年初一一早,第一顿饭一定要吃汤圆,意味新年“圆圆满满”,而且要“有汤有水”,寓意“有财有势”。


上海人吃汤圆还有很多“花样经”:放黑洋酥、豆沙做成甜的,放鲜肉呢,就做成咸的。实际上,黑洋酥汤团不能多吃,为什么?里面是生的,生猪油呀,吃多了要滑肠,拉肚子的;但是,豆沙的可以吃,因为豆沙的炒熟了。



“空心”汤团

小辰光帮姆妈“裹汤团”,一边包一边偷吃,吃到后来,糯米皮子还有,豆沙伐够了,难么只好伐放馅子,这就是上海滩“最有名”的汤团——“空心汤团”!


上海人习惯把“不能兑现的承诺”,称作是“空心汤团”。



但是,“空心汤团”也有个好吃法,芯子去掉,直接拿糯米粉搓一搓,这就成了上海点心中的另外一块招牌——小圆子。再放上点酒酿,飘着酒香味的汤,甜津津的小圆子,实在是老上海没法抗拒的好味道。一把糯米,在上海人的手里,就这样变成了一道,让人牵肠挂肚的点心。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上海人的忌讳,笔者小时候,早饭欢喜开水泡泡饭,但是,姆妈会一直关照,“年初一早上吃泡饭,出门必落雨”,而且,姆妈会相当严肃地跟我说,“这个泡饭叫穷饭”。


说到这些“家事”,总会让人难免惆怅一把。现在总听很多人说,年味淡了,过年没意思了,其实,是大家没认真过年,没把年过好么。要尊崇老上海那一代的过年习俗,把过年要做的那些事,那些规矩都做到位,过个年还是很有劲头的。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