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最江南”歌曲揭晓 江南民歌大赛展演亮相青浦

看呀STV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海燕

2023-11-12 23:00

11月11日,“民歌·上海”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颁奖展演在青浦区金泽古镇举行。小组唱《汏手巾》、独唱《穷人四季歌》、对唱《山歌好唱口难开》、对唱《花与鸟》、小组唱《唱唱我伲农民幸福梦》、独唱《打鱼人》、二重唱《家住浦江南》、独唱《太湖美》、独唱《流年·梦》等传统、改编、创作三个组别16首歌曲获颁“最江南”演绎奖。



十九首具有代表性的江南民歌或江南风作品,通过民歌大赛上众多优秀选手的精彩演绎、专家深入浅出的导赏,令广大市民欣赏到江南民歌内外之美。与此同时,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和张江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成为江南民歌(上海)“创、培、演”孵化基地,并被正式授牌。



2023年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青浦有着上海水乡的独特民俗风情,江南民歌在青浦有着深厚的底蕴,青浦田(山)歌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青浦区正在着力打造“最江南、高颜值、创新核、温暖家”的青浦新城。主办方表示,新时代青浦要赋予民歌新的生命力,着眼未来向更多市民传播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民歌新的生命力和新的注解。



本次江南民歌大赛是第二届。这届大赛主办方采取以训促赛的方式,取得成效。评委们认为,相比较第一届,参赛作品整体质量较上次更高,演唱的水平、江南风格的把握都有所提高;作品演绎形式更多样,不少作品更符合当下审美。新编江南民歌、江南风创作歌曲曲目量明显增多,与第一届重复的歌曲比较少。今年前来参赛的高校学生增多,学院派的积极加入,为民歌的未来注入更多的可能。传统音乐视野下的民歌和声乐语境下的新民歌在赛事中更清晰地呈现出来。



张永联老先生,年近85岁,他是青浦田山歌国家级传承人,也是上海健在的唯一一位民歌非遗项目国家级传承人,因为身体原因,他无法到现场,但他的徒弟青浦田山歌市级传承人杨晓峰带着老搭档李芳以一曲对唱民歌《花与鸟》获得“最江南”演绎奖。


浦东山歌市级非遗传承人奚保国年逾80,依然活跃在浦东山歌一线,这次大赛他所在的张江镇选送了三首歌参与民歌大赛传统、新编、创作三个组别的决赛,虽然他没有走到前台去领唱,但每首歌背后都有他的身影。其中他收集整理的《穷人四季歌》获得传统组“最江南”演绎奖。


闵行区群艺馆的声乐干部胡明演唱的改编民歌《打鱼人》获得“最江南”演绎奖,闵行区这次不仅在曲目选择,而且在演唱歌手上都下了功夫,不仅有多年从事声乐工作的民歌手参与,也有京剧演员跨界演唱,在演唱风格上进行创新突破演绎新民歌,最终改编和创作组别的三个作品全部荣获“最江南”演绎奖。


为了进一步推进江南民歌得到更好地保护发展、创新提升,实现江南民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演上四个江南民歌(上海)“创、培、演”孵化基地正式被授牌。据项目负责人宋频平介绍,四个基地有着各自清晰的定位又相互贯通。青浦区定位民歌培训,将针对群文条线演唱者、创作者、文艺指导员及非遗传承人等人群,邀请各方专家来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崇明区则定位创作。每年把创作人员聚集在一起采风,“我们会针对江南风的作品搞创作笔会,针对每个地区不同歌曲种类不同的特点,请创作者们创作。”奉贤区则定位演绎。创建一支成员来自16个区的民歌演绎团队,定期排练、积累曲目,进行巡演、导赏。据悉,年底即将有2场导赏活动举行。



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表示,民歌是现代音乐的源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新时代民歌,做好音乐类非遗音乐资源转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亮点。成立民歌孵化基地,就是推动民歌的传承、传播与转化。我们后续也将推出更多举措助推基地的孵化。首先是要与相关专业院校合作,不断扩容民歌队伍,覆盖更多年龄段;其次要通过市民艺术夜校,周末美育课堂等面向市民的品牌平台,加大对年轻群体的普及推广;还要与专业院校合作,在培养专业群文干部之外,培养更多文艺指导员,培养更多师资力量,对群文团队开展辅导。本次大赛不少创作类作品是在新人新作展评展演中涌现出来的,未来,我们还要利用新人新作展评展演等创作平台,孕育更多具有江南风的优秀作品,能在上海乃至全国打响江南文化品牌。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