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政府工作报告如何指路2023中国经济?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赵菲菲 杨龙跃
2023-03-05 23:47:06
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揽子目标出台了,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是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此外,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等。
直面问题挑战,今年中国经济应该如何笃定信心、稳中求进?看看新闻Knews全国两会特别报道《问政中国》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围绕最新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就相关话题带来深入解读。
今年的中国经济或走出独立向上的轨迹
对于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是每年两会的大热话题。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5.5%左右的预期目标,实际增速为3%。
对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GDP增长预期设定为5%左右,在王微看来,这个目标设定是合理且积极的。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将增速提升设定为两个百分点左右,有利于全社会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凝聚各方面共识,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王微指出,综合各方面测算显示,当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大约为5%—6%。应该看到,去年实现GDP3%的增长,是在我国有效应对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的形势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极不容易。而这样一个低基数,也为经济恢复、加快增长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开年以来,中国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景气水平继续回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发展信心因此持续增强,国际机构纷纷大幅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其中,1月3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对中国经济的增长率预期,从4.2%调高至5.2%。
对此,张燕生指出,过去一年中IMF曾经5次发布对于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前四次均为下调,而最近一次则是掉头向上。IMF对今年世界经济的预测中有一个定性叫作“有韧性”,在张燕生看来,这种韧性的突出代表指的就是中国经济,“我想,中国经济的运行有可能走出一个独立向上的轨迹。”
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共促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其中,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报告提出,赤字率拟按3%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拟安排3.8万亿元。作为衡量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大小的两个关键指标,财政赤字率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均高于去年,体现了政策加力提效的基调和决心。
财政赤字率按3%安排,较上一年增加0.2个百分点,是基于怎样的考量?
王微指出,在过去疫情三年中,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推出减、免、退、缓等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稳定市场主体活力、助企纾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认为,要实现今年增长,财政政策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支出结构,特别是针对中大型基础设施以及民生领域,要更好地扩大支出。同时,也要继续延续减免退缓等政策,为企业的发展留有空间,促进其恢复活力。
与往年略有不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货币政策方面着墨较少,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延续了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从去年工作报告强调货币政策的“灵活适度”到今年强调“精准有力”,当中区别到底该如何解读?
在王微看来,今年强调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一方面指精准地配合财政政策,货币发行量要与社会融资总规模,与经济发展总量相匹配,另一方面指要有力地支撑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最重要任务,比如现在提出要扩大内需,需要以消费信贷支持大宗商品消费,支持房地产改善性需求的释放等。此外,以普惠金融政策、货币政策帮助受疫情影响较重的中小微企业纾困,还有在应对全球变局为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这些工作中,都要强调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平台经济、民营经济再次释放信号,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在张燕生看来,对于发展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关键在于把握好“促发展”和“防风险”之间的平衡,要以战略全局的意识和手段,来处理发展和安全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尺就是“数实融合”,也就是数字经济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张燕生表示,判断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发展得好的标志,关键在于“有没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也就是数字经济要对整个的经济发展产生倍加、叠加的加数效应。”
排除干扰化压力为动力 推进制度型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罕见地将“外资”作为一项单独内容提出,要求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包括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等。同时,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以更高水平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经济复苏向好,要实现更大力度吸引外资,首先要抓住怎样的“牛鼻子”?在王微看来,关键在于继续打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核心是持续推动政府改革,比如继续深化全面负面清单准入制度,简政放权。另外一个重点就是推进制度型开放,特别要对标全球先进的规则、管理、标准,以此吸引全球发展的市场要素,来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张燕生则提醒,当前中国参与多边经济,明显地面临地缘政治的干扰。过去几年,在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的排名持续上升,诸多指标连获好评。今年一季度世界银行将更新营商环境评估方法,受地缘政治以及美国因素的影响,预计世行年底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对中国的评估极有可能“不太友好”。如果中国拒绝接受评估结果,则意味我们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与国际高标准的规则渐行渐远。
张燕生认为,面对考验,不如采取化压力为动力的做法,“我个人的看法就是‘借力拆雷’策略,即借用外力去拆除我们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碰到的瓶颈、短板以及障碍”。张燕生指出,这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动加入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背后的深意。因此,在当前大国竞争的背景下,应该从中华复兴战略全局来考虑,如何扩大制度型开放,利用CPTPP等机遇推动中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李瑶 毕俊杰 史瑞刚 黄艳琳)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点评论 参与讨论
看看网友64056f47b9a28
2023-03-06 12:42:59
👍🏻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