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阿里呼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何晓

2017-02-27 12:33


"制假售假成本太低,是当下社会假货困境的最重要因素。只有让制假售假庞大链条上的每一个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才是中国从世界工厂走向自主创新,引领未来发展的可行之路和必经之路。"


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在今天举行的"2017年度打假工作交流会"披露了一组数据: 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共排查出4495个销售额远大于起刑点( 5万元)的制售假线索,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比例不足 1%。


通过平台治理大数据模型体系主动防控、权利人举报、消费者投诉、神秘抽检等方式,阿里巴巴筛查认定4495条线索;执法机关接收 1184条;公安机关能够依据现行法规进行刑事打击的只有469例;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 33例。



另一组数据更令人惊愕,阿里巴巴抽取33份制假售假案件的判决书,发现已判决案例涉及 47人,其中判缓期执行的有37人,比例高达 79% 。例如东部某省一个销售假冒品牌女性内衣案件,法院认定其涉案金额达200多万,属情节特别严重,判决结果为判 3 缓4。


郑俊芳认为,根治假货亟待严格执法、加重刑罚,"否则打假就像个筛子,违法犯罪的人笑死、痛恨假货的人急死、执法办案人员累死、消费者哭死。"


就制假售假的刑罚力度来说,和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我们的力度确实过小。比如说,在美国,联邦法律规定:制假售假初犯者将面临10年以上的监禁,重犯者将面临 20年以上监禁和500万美元的罚款,因假货造成死亡后果的个人将会被终生监禁。


而我们的现状时:2015年9 月,广州市侦破一起涉嫌LV品牌制售假案件,现场抓捕20 人,检察院提交诉讼 5人。由于无法证实工人的主观故意,工人被释放。


2016年5月,广州市侦破另一起涉嫌 LV品牌制售假案件。现场发现的7名男性工人,其中 5人为2015年 9 月被抓捕的制售假工人。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何晓 编辑:施荔)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