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5″

视频 | 寸土寸金的上海如何做到“人人可健身”?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韩琼

2021-12-31 15:59:38

2021年上海利用有限空间,又为市民增添了身边的体育设施。2021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安排了新建改建80条市民健身步道;80片综合运动场;以及600个益智健身苑点,这些数字看似不多,但是对于寸土寸金的上海,着实不易。


事实上,十三五以来,新建健身设施每年都被列入上海市政度实事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上海各区努力拓展市民身边的体育健身空间,让市民出门就能找到就近的锻炼场地。全民健身设施目前已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



杨浦区政府路181弄民富家园小区,建成20多年,261户常住人口70%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健身成了老年人退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解决健身问题,成了居委干部的心事。老小区空间有限,还面临停车难,为了建成一个健身区域, 街道和区体育局多次勘察,倾听民意。


长海路街道市光路第二居委会书记 琚慧婷告诉记者,“去年起我们前前后后召开了12次的联席协调会,一起开会协商,一起视察,把边角的地方停车位让出来,在居民小区中间小区中心花园微更新一下。”


2个月前通过多方努力,终于在小区辟出182平米建成了健身苑点,安排了8个健身设施,还有塑胶步道和休憩亭。如今,这里成了居民休闲、锻炼、交流的“共享会客厅”。



在小区居住了20年的居民告诉记者,“搬过来的时候还上班,现在许多居民年纪都大了。小区终于有了健身区域,太好了。可以活动,可以晒太阳,大家走动走动,邻里关系也好了。”


杨浦区体育局群体科科长俞华表示,他们的工作要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倡导的是一个资源整合和复合利用。如今健身苑点的增设会结合小区美丽家园微更新和微改造一同进行,也减少反复施工。当然,要有健身器材,同时也可以考虑到居民的一些休闲需求。


普陀区星港一期小区建于2005年,之前也并未规划健身设施,472户居民要锻炼身体必须穿过几条马路找附近绿地和健身馆,极为不便。


小区居民说,原来上了年纪的人要锻炼最近也要走到武宁绿地,小孩和老人不方便。


居民的诉求通过居委传递到区级部门,经过多次排摸,小区原本绿化带中的石板路和一些边角料被充分利用,于是2021年10月贯穿于绿化带的150米健身步道就此诞生,市民亲切叫它“红地毯”。居民早午晚都会来此走路慢跑,小区居民表示有了“红地毯”,幸福指数一下提高了。



普陀区体育局副局长章莉说,“这条健身步道既能够把景观区域连起来,又能够把一些角角落落金角银边的地方有效利用起来,让每一个不起作用的地方都能够起到作用。目的就是让百姓就近健身,处处可以健身,在五分钟之内就可以到步道里面大家来走动一下,不仅是身体健康,心情也愉悦了。”


除了因地制宜、利用空间布局各类健身设施,上海体育部门还通过智慧化改造、信息化建设,提升体育公共设施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虹口区彩虹湾三期社区,去年9月建成了全市首条在小区内的智慧步道,可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建立个人账户,提供科学健身指南等信息。比如,掌握运动心率等。



据悉,十四五期间,上海体育部门将与多部门联手,利用好公园、绿地、沿江、沿河、美丽乡村以及屋顶和地下空间等,为市民打造就近便利的健身设施。


上海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桂劲松告诉记者,“2022年将延续202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市民球场、益智健身苑点和市民健身步道,并且增加建设职工健身驿站。另外,十四五期间,上海还要建设一批新的体育新载体,譬如说,都市运动中心、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还有就是市民健身驿站,这样就能做到减少设施全覆盖。”


据悉,上海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新增体育场地面积不少于600万平方米,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十三五末的2.35平方米增加到2.6平方米。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韩琼)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