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视频 | 这个暴露年龄的老物件,你认得吗?

SMG摄界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会杰

2020-09-06 18:15:41

砍、锯、切、剖、拉……家住金山区吕巷镇和平村的篾匠龚新根一早就忙活开了,今年75岁的他从十几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做篾制品的手艺,是一位有着六十多年制作经验的老匠人了。在家长里短的谈话间,一个摘菜用的竹筐就已显出雏形。



“篾”以竹为先,指劈成条的竹片。龚新根在竹林中精挑细选,最适宜用来做竹筐、竹篮的是四到五年的竹子,竹节要平,竹皮要细,这样的筐子才最牢。篾制品曾经“风靡一时”,在镇上销量很大。龚新根和父亲为了贴补家用,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灯一亮就开始加班加点做竹筐,拿去镇上卖。


成家以后,为了供孩子们上大学,龚新根一周要做出二三十个大大小小的篾制品来,拿到镇上去卖。在那个一天工资五六毛钱的年代,卖出几个几毛钱的筐子就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但随着塑料制品的出现,有着古老传统的篾制品几乎被淘汰,四五十块竹篮子的销量远敌不过几块钱的塑料篮,渐渐的,篾匠也越来越少了。“以前的人,都是自己能做的自己做,现在不一样了。塑料篮子多便宜啊,家里没有篮子了,去买一个算了。” 龚新根一边编着最后几根篾片,一边略带惋惜地说着。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篾制品又逐渐有了一定的市场。篾匠作为中国一门古老的职业,默默留存在几代人的坚守中。

 

关键帧:

 

能工巧匠编新篮,

坚守技艺代代传。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会杰 编辑: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