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视频 | 下一站|各种格格不入,成就了这条路独特的气质

下一站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黄婷婷

2021-07-10 09:00

短短八百多米长的乌鲁木齐中路,大饼油条和法国可颂比邻而居,日杂五金店和文艺咖啡馆和平共处。



既有老上海的市井烟火气,又有洋气时髦的小资情调。乌鲁木齐中路之所有有趣,正是因为它的各种不一致。



2019年,乌鲁木齐中路的老菜场,改造成了“乌中市集”。复古绿门、大落地窗,鲜花铺和蔬菜摊并排而列,老居民和外国人鱼贯入场。



乌中市集不仅装修时髦,经营方式也独一无二——可以在一楼买点菜,到二楼,找一家叫做“柴米多”的小店现炒现做。



柴米多的老板是扬州人,和普通的打工人一样,曾经兢兢业业在杭州工作了十来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云南旅行,就在那里定居,开农场、开民宿,看云卷舒,享慢生活,逍遥自在。



在柴米多炒点家常菜,喝点云娜咖啡,在座的时髦年轻人,大概谁都不曾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在菜场里消磨半日。



菜场楼下,有一间小小的包子铺“大包小包”。



老板华燕,用家乡传统米酒发酵这样耗时耗力的老手艺,不动声色地抗拒着酵母发酵、工业化制作面食的大趋势。



然而谁能想到,华燕这个包子铺老板,还在乌鲁木齐中路的另一头,以不菲的租金,开设了一个“不做定义”的空间——“寄存处”。



这里有时候办画展,有时候发动周边的老阿姨们织毛衣,卖毛线帽子。又有时,成了艺术家践行行为艺术的小空间。



不吝啬高昂的租金,只向展览人收取象征性的费用,向路过的行人、附近的居民免费开放这间“寄存处”,华燕其实心有盘算:当人们习惯了网络流量,殊不知这条乌鲁木齐中路才是“流量之王”,而且每天来往的人流结构复杂,既有打卡的年轻人,又有商务约见的职场人,还有附近的老居民。这能让“寄存处”获得更多的参观者。



而人们习惯了通过各种点评软件、“长草”APP特意去探访某处,华燕更希望给路人提供一个不经意邂逅的“特别空间”、“特殊体验”——对曾经举办过大型展览的华燕来说,“寄存处”才是一个特别理想的艺术空间。



最近在寄存处展出的是一位画家的“明信片”画展。



展期两个月期间,画家也以兴致盎然的目光仔细打量、观察着这条形态多样的长街:隔壁间,早晨光影迷人的的鞋店,一墙钟表挂满,被画家戏称为“时间寄存、立等可取”的钟表铺,从早到晚都有人排队的网红咖啡馆……都成了他画中别致的风景。



有人曾经问过华燕,她的“寄存处”,在这路上会不会显得格格不入,无法融入?华燕说,为什么要追求融入呢?格格不入,又能和平共处,偶尔发生奇妙的交互,也许,那正是爱逛这条乌鲁木齐中路的人,感受到的醉人之处吧。

欢迎与我们交流上海城市探索打卡点

和《下一站》一起邂逅“有趣的灵魂”!

热线电话:62562525

节目邮箱:xiayizhan2021@163.com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黄婷婷 编辑:夏定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