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德国:十剂“强心针”推进中小企业创新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6-07-21 17:00

德国中小企业是世界市场上的“隐形冠军”。但随着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国际市场竞争益发激烈,中小企业有必要通过科研增强市场适应能力,保障未来市场地位。德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极具多样性,《中小企业先行》方案中的“十项方针”,主要从经济关键领域、合作伙伴、专业人才和外部框架条件等四个方面,鼓励中小企业创新。




以中小企业创新保障国家未来竞争力,高科技战略是核心关注点。要使中小企业成为创新的关键推动力,创新政策必须要致力于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使其融入创新网络、拥有创新关键资源。



中小企业融入创新网络被证明是极其有效的、扶持中小企业创新的机制。中小企业同科学界的合作使得双方直接沟通和成果快速转换成为可能,是德国科研创新的特色。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创新产品和服务,实现了经济价值,同时也必然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联邦教研部将扩大对中小企业科研活动的扶持力度,扶持资金将增长到每年3200万欧元,资助方案暂行至2017年。



现有创新活动“创新的中小企业”简化了中小企业参与高端科研的程序,使得中小企业更多更易融入科研网络。联邦教研部将继续巩固“创新的中小企业”方案,不断扩大其适用领域,更多投入到数字化经济、医疗卫生和可持续经济等关键领域中。



为了消除创新障碍,推动新技术的广泛运用,联邦教研部除支持纯粹的科研项目外,还将支持一些相关理念或示范设备项目,支持中小企业率先试用这些精选的新技术或系统[在医药领域已存在这样的新型的合作模式,如“医药走入临床”平台。该平台简化了临床工作者和创新者间的合作,使得医疗新产品可以直接提供给使用者。]。联邦教研部将支持中小企业对试用的产品或系统进行进一步研发,直至它们适用于工业生产。这是实验室产品迈向市场道路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能够为科研成果发挥市场作用和可持续性创新提供一定保障。




科研界和经济界长期的、亲密的合作是德国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要不断增强高校作为区域重要创新力量的地位,为它们同中小企业的合作开拓更广阔空间。“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和“更好的高等专科学校—地区发展推动力”等新举措能更多挖掘中小企业、高校和地区三方科研合作潜力。


联邦政府还要推动高校外科研机构(以弗朗霍夫协会、霍格姆兹协会、莱布尼茨协会和普朗克协会为重点)的发展,在《科研与创新协议》框架下实施共同举措,吸引科研机构更多地从事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转化工作,加大同经济界特别是同中小企业的合作。2014年,弗朗霍夫协会从事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委托科研,占全部委托项目的60%,金额达1850万欧元。



经济与数字化的融合,促使企业实行新的商业模式,或是结合使用各种商业模式。竞争和合作不再是相互排斥的,供货方、客户、竞争者和合作者都以灵活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共同开创创新空间。所以,中小企业要有新的理念,寻求新的合作方式。


联邦政府要帮助中小企业开拓新的合作关系,支持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创新实践,鼓励中小企业同科研机构共同探讨跨行业、跨专业的新创意,并研究落实方法。例如推广已经在东部地区取得成效的专业对话机制,即:各行各业人员聚集在一起召开1—2天的会议,商讨跨行业议题,寻求新伙伴,共同激发新创意,并形成新的创新结构。创新的中小企业可以突破其传统优势领域,走向新的发展领域,并获得新的商业模式。





中小企业联系网和联合会能很好地弥补中小企业的弱势。通过中小企业集群参与合作,可以普遍提高中小企业地位,让中小企业集群更快接触到最新科研成果,更多接触专业人才。联邦教研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区域企业”加强中小企业参与力度,“科研校园”扩大中小企业集群开放度,使得中小企业有机会同当地科研界或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在共同创新中获益。


充分利用企业集群和联系网的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科研联合项目,催生更多高标准中小企业联合项目。未来联合项目需要考虑整体价值链,为地区或行业创新战略做出贡献。集群或联系网引领者要肩负起责任,促成联合项目,鼓励适合的中小企业参与,促使更多项目承担者提出有质量的项目申请,共同承担项目管理任务。



联邦教研部积极推行“中小企业国际化”活动,联合各领域内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共同开发欧盟及国际合作潜力。在“中小企业国际化”方案下积极推动“2+2”项目,每个参与国都有一个学术型伙伴和一个实际生产型伙伴参与。在德国,工业生产伙伴主要来自中小企业。受到资助的项目主要涉及关键技术,如信息通讯技术、产品生产和运输,或是全球性问题,如可再生能源、医疗健康研究、生物科技、新农业和环境技术。


联邦教研部还加大了对“欧洲之星”项目的参与度,投入了更多资金。“欧洲之星”是欧盟层面的项目,鼓励欧洲中小企业参与跨国项目,同大学或科研机构合作,落实创意并最终将产品带向市场。


德国还积极参加“全球之星”项目,支持德国中小企业同“欧洲之星”项目参与国之外的第三国更加便捷地开展合作。


此外,联邦教研部负责中小企业国际合作的营销,通过推广国家科研体系和提供咨询建议服务,让更多国家和机构同德国中小企业展开合作。


德国国内现有的科研专项也欢迎国际伙伴的参与。目前的科研重点——可持续性研究,政府鼓励巩固中小企业在这一主题研究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扩大同周边邻国的合作,考虑更多同发展中国家合作,以出口带动科研。





一是为中小企业培养后继人才。联邦教研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固双元制职业教育结构,吸引更多人接受职业教育,例如可以吸引部分中途辍学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就业。另一方面,在培训和再培训中加入额外的技能培训,这也可以为中小企业赢得部分领域的后继人才。还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或培训,帮助有移民背景的外国人更快融入德国社会。特别是在目前欧洲难民潮情况下,2016年必将进一步推行这一举措。


目前,德国着重在基础教育阶段培育MINT技能(数学、信息、自然科学和技术),让更多学生从小培养对技术的兴趣,吸引他们将来接受职业教育或去往高校接受相关教育。联邦教研部还鼓励更多女性接受职业教育,从事技术类等传统男性职业。推广MINT技能-中小企业招聘平台,争取更多专业人才甚至是科学家。


二是为中小企业员工提供职业再培训和技能培训。德国联邦教研部通过“职业教育4.0”活动支持职业教育数字化,充分了解数字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同各界代表商讨如何做出反应。通过“职业教育中的数字媒体”项目不断推广数字媒体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包括职业学校和中小企业。


进行企业联合培训,为未使用新技术的中小企业提供双元制教育。



自2015年起开始的“在数字化世界中工作”,旨在使中小企业组织管理更具吸引力、更加高效率、更具竞争力。


“创新为了未来的生产、服务和工作”方案公开征集示范性项目,帮助企业构建高效生产和服务过程以及创新的工作环境,涉及到的主题包括:工作的未来、工作的灵活性、新的工作方式、数字化工作环境、人与机器的融合。“创新为了未来的生产、服务和工作”今后还会更多开展工作研究,为进一步保障专业人才及其技能做出贡献。要通过研究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方案和工作程序,并在企业中进行示范性运用,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接受检验。





联邦教研部不断为中小企业申请科研资助项目消除阻碍。一方面,从根本上简化申请程序,缩短申请时间,短期项目的申请者只需经过两个程序。另一方面,针对长期资助项目,先期可以通过简单的申请方案,评估项目可行性,尽早启动项目。在后期可以要求项目申请者,即中小企业,提供项目详细说明、所需投资、后期合作方、甚至科研结果如何落实推向市场的设计等。


另外,继续增强各类扶持和资助方案的透明度,让感兴趣的人能更方便、快捷、清晰地获取信息。在德国,任何一个对项目感兴趣的中小企业都可以通过电话或邮件了解到项目信息,获得项目申请的专业资讯服务。


政府还应更多地创造条件,帮助中小企业参与联合项目,或加强中小企业同高校科研或校外科研机构的联系,及早接触到最新科研成果,更快、更好地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看看新闻、三思派同步首发)


张翼燕博士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研究馆员


(编辑:潘妮)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