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一张“罚单”的“买分路”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黄思宇

2016-07-30 13:21

变错道、认错灯、停错车、一不留神、一次侥幸的冲动,这些都会让驾驶证的12分很快消耗殆尽。开车的人多了,驾驶证上的12分变得越来越重要,“消分黄牛”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被扣的那些分数背后是怎样的产业链?记者通过一张罚单展开了调查。

网络黄牛:很警惕

首先,记者在网上搜索提供相关业务的黄牛,使用了“驾驶证”“违章”“代缴”等关键词,在繁杂的信息中,记者选择了一家好评率较高的公司,加上了对方提供的微信号。

通过验证后,经过对其账号信息的快速浏览,了解到对方专事“机动车驾驶员一站式服务”,提供包括代办车险年检、补换驾驶证、代查代缴违章罚款扣分在内的业务。


除了在朋友圈发布业务信息,对方还时常会“科普”一些与交通安全有关的新闻,来提醒有需求的潜在客户,“买分很重要”。



由其分享的央视“新闻直播间”的视频新闻,讲述的是深圳地区对违章不及时处理的车辆发布“稽查令”,情节严重者将被查扣驾驶证、行驶证,乃至车辆。而另一条“驾驶证扣分到底什么时候清零千万别记错”的分享,他则跟着发布了所谓的“好消息”,实则是打广告——长期收集闲置及临期驾照分,并留下了具体的联系方式。

在与记者的对话中,对方始终显得比较警惕,有一种“速战速决”的焦急感,他反复提出要先看行驶证,以便他查询违章情况,而对于价格始终避而不谈。







在其再三要求下,记者出示了一张打上马赛克、屏蔽掉个人信息的行驶证,但对方留下一句“语音消息”后“拂袖而去”,他说:“你12分是散分还是一次性啊?你没说清楚啊!你现在把牌照号都打上,我现在给你查不了。”


现场黄牛:有圈子

网络上的黄牛,大多只肯聊天,不肯见面,真实性很难考证,于是记者的调查从线上转为线下。

位于成都北路南苏州路的“静安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交通违章处理点”,来这里处理违章的人并不多。小小一个入口外,记者见到有工作人员检查来者的行驶证和违章罚单后,方予以入内。


或是因为有人始终在入口处维持秩序,此地丝毫没有黄牛的活动迹象,记者只好转战他处,来到了位于古宜路131号的“公安局交警总队机动支队交通违法审理窗口”。


虽然这里的门面是小小一间,但门口“人气兴旺”,不少人站在门外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目标。记者甫一走近,热情的黄牛立刻迎了上来。

记者首先遇到的是一名中年女性,斜挎着一个包,迅速向记者递出手里攥着的名片,边招呼起来:“扣分需要吗?”。



对话中,她向记者介绍,可帮忙现场办理罚单处理业务,采用“先处理、后付款”的方式,先由他们召集来的“卖分”者拿着相关手续去处理罚单,事成之后再由“买分”者现场向其支付款项。她坦言“前几个月价格便宜,但现在交规管的严了”,12分一次性扣光的,收费3200元,而12分以下的,则按每分130元计算。

正当记者想撤退之时,边上凑过来一个年轻男子,也向记者招揽起生意,他对业务远没有前一个娴熟,似是“初出茅庐”。据他说,他是今天恰好过来“卖分”的,本不属于黄牛团伙。他向记者建议,那些黄牛收取的费用中还包括了中介费,而他可以给出更低价格。



交谈之间,一个外形彪悍的中年男子霸气十足地打断了我们的对话。据记者观察,这名中年男子或是此处某黄牛圈子的管理者,先前遇到的女子系他的下属,而年轻男子被他称为“我的驾驶员”显然是提供分数的人。他略显厉声告诫记者,问过一家的价格就不要再去别人那里比价,如此做法会挑起事端、引起现场“干架”,因为“我们这里是有规矩的!”。



“地下”黄牛:很警惕难攻破


晚些时候,记者又从朋友处得知,在上海某轻纺市场中有一名老板,手握“数百分”资源,记者要来其联系方式,想致电了解详情。

电话中,对方十分警惕,只愿服务于“熟客”的他,反复询问记者“介绍人”的姓名,不愿透露朋友姓名的记者最终遭到了对方的拒绝。记者称“手中有分要消,只是想来找你帮忙。”对方嬉笑着回答“我又不是公安局,我怎么办得到”后,便挂断了电话。

至此,记者调查发现,罚单处理点现场,依然有黄牛在活跃,他们供流程明确、业务清晰的“黄牛服务”,收取一定“中介费”。相对而言,网络和电话黄牛,显得更加警惕,往往一言不合就没了下文。


“重识”黄牛:转“买”为“卖”

当记者离开古宜路罚单处理点时,那位独自“卖分”的年轻男子叫住记者,他让记者加上了他的微信,他建议记者离开现场后,和他单独联络。

微信聊天中记者得知,该男子本不是专业黄牛,之所以出现在处罚点销售自己的分数,是因为此前,他在路边广告上看到了黄牛团体的“招募贴”,拥有驾照且持有12分未用的他,想通过黄牛的操作卖个好价钱,到了现场他却发现,黄牛索要的“中介费”过高,于是见询问价格的记者后,他决定“单干”。迫切想卖出分数的他,提出12分可优惠至2800元的价格卖出。





原来,黄牛一手“卖分”,一手“买分”,两桩买卖都有其“行业规则”。先买分,后卖分,黄牛的价格体系究竟是怎样的?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记者拿出先前从黄牛处得到的名片拨打电话,转“买方”为“卖方”,变换角色试图调查黄牛的操作流程和具体价目。



记者前后两次咨询名片上自称为“小燕”的黄牛。经过前后两次对话,记者也得以梳理出了这个黄牛团体在分数买卖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和收售价格:

该黄牛团体操作流程图——从大量分数的“买家”和“卖家”中筛选出合适的双方进行配对。结成对的“买家”将行驶证和罚单交给“卖家”,由其带齐手续至窗口办理。



该黄牛团体价目表


“消分”黄牛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制度设计上的一些“灰色地带”,不过随着“史上最严交规”的即将出台,一些模糊地带的管理将更为明确,对此,看看新闻将继续关注。


(编辑:胡琰琦)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