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

视频 | 你知道吗?苏州河畔是中国革命火种初燃之地

SMG摄界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施军

2021-06-02 19:07

普陀,素有“赤色沪西”的美誉。普陀区境内的小沙渡,广义指长寿路东段两侧至苏州河一带地区,是上海开埠后产业工人的聚集区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这片红色热土,镌刻着无数感人的历史印记,也见证了无数的革命先烈和产业工人前赴后继,为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峥嵘岁月。



据记载,普陀区早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就已是主战场。1932年1月28日夜,日军突袭闸北,发动了“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深夜步行到真如,在范庄设立临时指挥部,指挥抗战。为声援十九路军,中国共产党通过工联会,成立了“沪西区罢工委员会”。时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的刘少奇直接参与并领导了这场反日大罢工,沪西工人们争相协同援助十九路军。



当时,沪西的劳勃生路(今长寿路),连接着前线与真如临时军部,是全市人民输送慰问品的重要通道,也由此成为了“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生命线。沪西工人罢工斗争的条件极为艰苦,3万余罢工工人及其家属近10万人吃饭成重大问题。罢工委员会便在劳勃生路一带罢工工人聚居地开办大锅饭,免费供应罢工伙食,时称“大锅饭运动”。



1932年5月5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抗日运动被取缔,极大地激起了国人的不满。1932年7月17日,中共江苏省委在“沪西共舞戏院”,又称“沪西共舞台”,召开了“江苏省民众援助东北义勇军反对上海停战协定大会”。国民党当局闻讯大会成立的消息,决定血腥镇压,一共有13位同志,被国民党当局枪杀于南京雨花台。南京雨花台永远记录着烈士的英名:肖万才、曹顺标、柳日均、王德盛……



“沪西共舞台”事件虽然损失惨重,但却大大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在原来“女工夜校”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战地服务团在抗日前线工作历时三年,足迹遍及沪、浙、苏等8个省市。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慰问驻地军民、宣传抗日、动员民众、救助伤兵、加强军民合作等,起到了军民之间的桥梁作用。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上海各界救亡运动声势浩大。9月3日,在上海临青中学孩子歌咏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孩子剧团”。由一群小难民组成的“孩子剧团”以表演和歌声为武器,宣传抗日,唤醒民众。上海沦陷后,“孩子剧团”奔赴大后方,途经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行程2万多里,一路演戏,一路歌唱。怀着极大的爱国热情,到群众中去演唱、演戏、演讲,做了大量抗日救国宣传工作,成为抗日斗争中的一支小生力军。如今,普陀长风公园内的“地下少先队”群雕,就记载着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当年的生命通道劳勃生路,是今天车水马龙的长寿路;当年战火纷飞的真如站,是今天贯通南北的上海西站。沪西人民的浴血奋战,不仅凝聚了民族力量,形成了抗日合力,更向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传递着英勇独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关键帧: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峥嵘岁月星火沪西

可歌可泣初心如磐

革命精神历久弥新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施军)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