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视频 | 社区医院如何筑牢新冠救治“第一道关口”?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3-01-10 14:35

近期,上海持续推动新冠救治关口前移,为提升社区医院新冠首诊医疗服务能力实施了许多优化举措。新冠感染早期使用的抗病毒小分子药物帕罗韦德进入社区,以及越来越多社区医生掌握新冠诊断和治疗方案,都让社区医院逐步承担起了新冠救治“第一道关口”的职责。但是,先天硬件设施不足以及人力资源有限等问题,依然影响着基层医疗机构的接诊能力。



新冠感染者起病黄金72小时内的有效治疗至关重要,社区医疗机构如何筑牢守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今年的上海两会,不少市政协委员都关注到制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期识别、及早治疗新冠病毒的实际问题,呼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培训以及硬件资源配置力度。


在调研中,市政协委员发现,从当前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的老年人患者情况来看,新发感染的情况逐渐减少,而感染后迟迟没有康复,或者经上级医院CT检查发现是轻型病毒性肺炎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其中,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居民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高热不退、胸闷气促等症状,患者及其家属大多还是首选二、三级医院就诊,使得急诊、发热门诊高位饱和;二是,长时间的排队等待,又让一部分患者对去医院就诊望而却步,最终导致病情延误。



数据显示,上海全市现有35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分中心遍布各区各街镇,相对几十家二、三级医院而言,更能起到新冠病毒首诊作用,但居民对家门口的社区医疗机构救治能力仍有所顾虑。对此,上海市政协委员、协力律师事务所律师游闽键认为,社区医生在专业的疾病防控方面,经验上相比专家可能还有一些差距,应继续加大市级专家下沉指导一线力度和社区用药培训。


除了不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救治能力,游闽键还建议,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防重症”,关键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大对辖区重点人群的排摸、梳理和建档。同时,应对新冠病毒的分级诊疗、分类施策还有待完善。比如,针对婴幼儿和老年人,社区医生要及时识别出高危人群;居民在自我监测过程中如果发现有问题,也能够及时联系到社区医生或者社区,社区能够及时配送对症的药物。



调研中,市政协委员还发现,医疗设备也是掣肘社区医院诊疗服务能力的问题之一。以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为例,近期社区每天胸片拍摄量飙升至日均180多人次,是平常的5倍。但凭借X线平片,医生很难明确病毒性肺炎实际程度。


目前上海全市已有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CT,预计春节前将增加到45家。根据调研实际情况,农工党上海市委秘书长陶晔璇认为,让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配备CT,无论从资金角度还是场地条件来说都不现实。她建议,对今后有分站点建设计划的社区医院增加CT检查规划,同时,属地财政部门应重视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设备投入和资源配置需求,予以更稳定的专项资金支持。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文韵 编辑:崔信淑 李书馨  周缇)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