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互联网“血管”的新陈代谢——中美第一条海底光缆“退休”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赵一凡

2016-12-19 15:42

互联网实现了全球各地的互联互通,这并不是一个无形的概念而是一个有形的实体。这其中,海底光缆就承担着洲际间的网络连接。中美间第一条海底光缆系统于12月16日正式“退休”,它由中国电信、日本KDD和美国AT&T等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40家运营商共投资11亿美元建造。这条已经持续工作长达17年的光缆,曾是中美间和东亚间容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海光缆系统呈环形网络,共有九个登陆点,总长约30000公里。该系统采用当时最先进的2.5G波分复用传输技术,提供80G容量相当于100万路电话。


工作人员按下退网按钮


海底光缆系统相当于互联网的血管系统。目前实现洲际间的网络联接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卫星通信和海底光缆。但卫星通信的带宽有限,而且成本昂贵,海底光缆成为主选路径。全球90%以上的国际数据通过海底光缆进行传输,如果没有海底光缆,互联网只能算是每个大陆自己的局域网。


海底铺设光缆动态图


1850年,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被铺设在英法两国之间。1988年,美英法之间的首个越洋海底光缆系统建成,标志着海底光缆时代正式到来。该海底光缆全长6700公里,含有3对光纤,每对的传输速率高达280Mb/s,速度远超海底光缆。截至2014年,海底光缆数量已达到285条, 不过其中的22条已经不再使用。



中国在1989年开始投入到全球海底光缆的投资与建设。1993年我国实现了首条国际海底光缆的登陆,这条光缆就是中日之间C-J海底光缆系统。1997年,中国参与建设的全球海底光缆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营,成为第一条在中国登陆的洲际海底光缆。2000年,亚欧海底光缆上海登陆站开通,中国实现了与亚欧33个国家和地区的联接。


海底光缆铺设船


此次中美第一条海底光缆“退休”的同时,亚太直达海底光缆系统(APG)将投入使用。该系统提供通达三大洲的100Gb/s高速通道,包括上海至北美、上海至中东、北非、南欧以及东南亚境内可多路由选择的高速信道。也进一步固了上海在亚太地区的通信枢纽地位。亚太直达海底光缆系统(APG)加入中国电信的骨干网络后承载的国际电信业务,将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承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东南亚经济高速发展地区为动力核心,为开拓发展沿线国家的经济提供强劲的信息技术保障。

(实习编辑:祝闻豪)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