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视频 | 中英数学课堂“教学相长”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邢晓宇

2018-12-05 10:59

中英数学老师交流项目,是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成果之一。上周,市教委与英国教育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新一轮的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正式启动,这几天一批英国的小学数学老师们,陆续走进了上海的中小学数学课堂,那么,这样的交流教学,会给传统的数学课堂带来怎样的新元素呢?孩子们又是不是喜欢呢?来看报道。



高安路一小三年级学生的这堂数学课,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听课者。这几位远道而来的英国数学老师,尽管有些语言不通,但在翻译老师的帮助下,结合观察学生们的反应,他们不时地做着笔记。一下课,数学老师孙怡青就被几位英国老师团团围住了。

英国老师发现,孙老师故意做错一道题,让学生们指出她做错了,而孙老师表示,因为孩子有时候想当小老师。



孙老师通过角色互换来设计问题的这个小细节,让几位英国老师格外印象深刻。英国老师认为孩子很喜欢这种方式,帮她改错,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写在黑板上,很有用也很有趣。

孙怡青说:“因为这个时候往往已经到了课的后半段了,对小朋友来说思维可能会出现疲惫,这样一个活动可以再激发一下他的思维。”

而在位育中学的教室里,负责这堂六年级数学课的则是来自英国的老师多米尼克和纳丁。学生举牌后, 基本上有两个选项居多。



两位老师也拿出了自己的绝活,简单的卡片教具,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互动积极性。

六年级学生告诉记者,不像平时老师直接让我们站起来,举手站起来自己说,这次是让我们全班一起互动,像玩游戏一样。

英国老师看后表示,在课堂上运用卡片,你能很快知道学生的整体情况,我们在英国常常用这种方法。我们有向中国学习的地方,中国老师也有学习我们的地方,互相合作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的小学数学课堂节奏紧凑,学得较深较难,而英国的数学教育,难度较低但课堂比较灵活,双方各有所长。因此,从2014年起,中英双方就正式启动了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此后两年,英国分两轮共派遣139名小学数学教师来沪学习考察,上海两轮派出127名数学教师赴英,在近百所小学初中进行数学教学与交流。几位曾被派去英国交流的老师都觉得,短短几周时间,不同的思维和教育方式带来的碰撞,让他们受益匪浅。

浦东新区御桥小学老师王燕说,低年级学段的孩子们挺适合通过操作学具,彼此合作的方式,去对知识进行理解。



而英国老师也把在上海课堂学习的心得,带回了英国。第一批参与交流的教师陈懿懿,还记得2014年时,英国是按照学生的数学原始水平来分班,不过两年多后再去回访,当地已经采取中国的办法,采取难度混班教学。开始混班制后,班级里有各个能力层的孩子,以上海这样全班的教学方式,希望好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参与数学学习。

几年里,双方一直保持着数学教师间学习交流的频繁互动,国内的数学课本和参考书,也出现在了英国的课堂上。截止目前,项目共计互派中小学老师近550人次,两地教学间的互相正向影响有目共睹。

位育初级中学校长吕东说,我们有我们的经验 知识的系统性和扎实性 我们的老师也善于运用问题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英国的教育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民主氛围,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特别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使得课堂教学相对开放和灵活。



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项目助理黄兴丰通过参与项目,也感受到在小学上海数学教学的办法 对他们提高英国的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他们想借鉴这种方法,能够扩展到中学的范围,在今后两年会有更多英国的中学老师和上海的中学老师,能够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

下个月,上海还将有86名中小学数学教师前往英国,到43所当地学校进行为期两周的交流。而从这一批开始,双方的教学交流将全面进入中学阶段,通过教育理论研讨、课堂模拟教学、实地考察加上经验分享,双方各取所长,"教学相长",最终互惠互利,提升各自的教育水平,给孩子们带去更有趣而实用的数学课堂。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邢晓宇 编辑:范燕菲)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