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16年缔造"太空之吻" 他为对接结构中国制造代言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 记者 汤铭

2019-04-08 09:29

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太空之吻",到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的"太空加油",中国自行研制的对接机构经历了7次飞行试验考核,圆满完成了13次交会对接试验任务。为了这这一系列的成功,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王曙群与他的团队,一起走过了16年漫长的攻关路。期间,他牵头研发了50多套专用装备,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王曙群用一颗"源于坚守,成于奋进"的匠人之心,为航天"中国制造"代言。   


 

王曙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特级技师,我国唯一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先后参与飞船、对接机构、月球车等项目研制生产。从2007年到2018年,共获得全国、省部级荣誉和表彰20多项,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国工匠。     

   

2011年11月3日凌晨1点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被称为美丽的太空之吻。正是这个在"太空穿针引线"的超高难度动作,使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而它的背后,是王曙群团队16年攻坚克难的艰辛付出。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载人航天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1995年王曙群在技校毕业六年后,凭借全厂技能比武大赛中第二名的好成绩,让正在组建的对接机构产品研制团队向他敞开了大门。 

               

航天对接技术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并且严格封锁。在没有任何技术、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王曙群和团队参照一台简单的原理机开始打造对接机构。   


12把对接锁是对接机构的核心部件。为了保证对接、分离成功,这12把锁必须要做到同步锁紧、同步分离,一丝一毫的偏差,都可能导致飞行器的飞行姿态发生严重变形。   为了解决在试验过程中分离姿态出现偏差的问题,王曙群面对数万个零部件,上万米的导线,开始大海捞针式的排查。经过一年多的苦苦摸索,在150多万个数据中,他终于发现,是控制锁钢丝绳的张力变化导致了锁的不同步。于是迅速提出针对性方案,一举解决了对接锁同步性协调的难题。   

                     

在16年的攻关路上,王曙群还牵头研发了50多套专用装备,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  

                          

2017年4月27日19点07分,万众瞩目的"太空加油"正式上演。在距离地面393公里的太空轨道上,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组合体在高速飞行中点滴不漏地完成了推进剂的补加。而让王曙群倍感自豪的是,这一成功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迈入了空间站时代,也意味着中国制造的对接机构实现了完全的自主可控。他也从一个航天总装技师,成长为铸造国之重器的大国工匠。



如今,王曙群团队不但承担对接机构的任务,还投入到了月球车、卫星系统以及后续空间站众多机构的研制中。在他的带领下,一大批年轻的骨干技能人才在快速成长,技师加工程师的复合型人才正成为总装队伍中的生力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汤铭 编辑:爱华)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