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天抓总研制的风云卫星助力世界气象中心建设 目前8颗卫星在轨运行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汤铭
2017-06-14 15:18
中国气象局日前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认定为世界气象中心,由此成为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气象中心,这标志着我国气象业务服务的整体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此次世界气象组织共认定了5个新的世界气象中心,除中国外,其他4个中心分别设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英国埃克塞特、加拿大蒙特利尔和日本东京,此前3个世界气象中心,分别位于美国华盛顿、俄罗斯莫斯科和澳大利亚墨尔本。
迄今为止,中国已成功发射了15颗气象卫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目前8颗卫星在轨运行,实现了气象卫星业务化和系列化。
风云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其中风云二号F星是风云二号03批卫星的首发星,已在轨稳定运行五周年,与风云二号E星和G星一起形成了“多星在轨、统筹运行、互为备份、适时加密”的气象卫星业务格局,主要承担汛期区域加密观测的重任。卫星设计寿命由三年提高到四年,提升了卫星在轨工作效益;可见光和红外云图杂散辐射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卫星数据质量和定量化产品精度;增加了更加灵活的区域观测模式,单颗卫星的观测时间分辨率从30分钟提高到5~10分钟,利于提高台风定位精度、缩减台风定位定强时间,在更加准确科学地预报台风的移向、移速及风雨影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风云二号F星对确保我国静止气象卫星连续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气象卫星观测能力,巩固和发展气象卫星业务运行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5月27日发射的风云三号A星设计寿命为3年,目前已经在轨稳定运行9周年,作为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首发星,实现了极轨气象卫星的升级换代,风云三号A星与美国现役NOAA系列气象卫星、欧洲新一代气象卫星METOP一起,被世界气象卫星协调组织(CGMS)纳入新一代世界极轨气象卫星观测序列,成为全球天基气象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在气象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风云三号A星具有技术起点高、研制难度大、系统复杂等特点,国内首次采用全谱段遥感方案,克服了高精度、高灵敏度、宽视场、光学与微波综合遥感探测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化的国际先进的气象与环境综合探测能力,实现了从二维遥感成像到三维综合大气探测、从光学遥感到微波遥感、从公里级观测到百米级观测、从国内组网接收到全球组网接收“四大跨越”。该星带动了我国气象卫星及卫星应用进入成熟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业务稳定可靠、产品适用定量、信息充分共享、服务优质高效”的应用格局,使气象卫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得到明显地提升,在政府决策、防灾减灾、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目前,风云三号A星在轨工作正常、性能稳定,国外及国内地方应用单位仍在接收该星数据,获取的全球数据完整,图像质量清晰。风云三号A星与随后发射的风云三号B和C星在轨业务组网运行,实现了三星组网运行,使数据更新时效由12小时提高到6小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气象观测能力和中长期天气预报能力。
去年年底发射的风云四号卫星于今年2月27日发布获取的首批图像与数据,与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观测系统相比,风云四号观测的时间分辨率提高了6倍,大气温度和湿度观测能力提高了上千倍,整星观测数据量增加了160倍,获取产品数量增加了3倍,计划于今年交付使用。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汤铭 编辑:曾小真)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