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习近平和李克强今年出访会比去年多吗?

环球交叉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邹琪

2017-02-11 13:17

2016年是世界"爆冷之年","黑天鹅"接踵飞来。


6月23日,英国选举委员会公布,英国投票决定脱离欧盟。这一公投结果意味着,自1975年加入以来,英国现在成为史上第一个退出欧盟的国家。这一结果完全出乎市场意料,英国退欧成为今年的第一只"黑天鹅"。


11月9日,特朗普击败希拉里,赢得美国大选,成为逾60年来首位从未有过州长或国会议员资历的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可以说是去年全球最大的"黑天鹅事件",也是今年国际关系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


2017年,世界格局还会飞出多少只"黑天鹅"?


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为何将2016年定义为"中国外交攻坚开拓的重要一年"?



2016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过五次外访,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进行四次外访,足迹遍布各大洲。



过去我们讲韬光养晦,但现在与过去相比,中国领导人出访次数、所到国家、涉及领域明显增多。那么韬光养晦,和现在的积极有为,会产生冲突吗?我们现在还需要韬光养晦吗?来看看嘉宾的观点。


赵干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我们并没有抛弃韬光养晦,中国并不是世界头号的国家,更不是一个霸权主义国家,中国也没有这样的目标要追求。但是中国朝着制定规则、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这一方面,迈出了非常重要的步伐。



周鑫宇:北京外国语大学 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副主任
其实以前讲韬光养晦的时候,后面还有一句话叫有所作为。即便在中国力量还没有这么强大的时候,中国提出韬光养晦,并且作为一个外交方针的时候,背后也是有作为的。而现在,外部也对我们有了更多的期待,使我们的作为空间变得更大了。



杨希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这个世界进入一个世界秩序转型的时期,这个当口,大家都在奋发有为,都想在秩序上、规则上、制定上,我要有突破权、我要有制定权。你如果在那儿韬光养晦,人家把那个秩序定完了,你还在那儿韬光养晦呢。



崔洪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欧洲研究所所长

韬光养晦不等于无所作为,它强调的是因时因势,看哪些问题上,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力量大小,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但是在哪些问题上,尤其是涉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涉及到世界和平和稳定的时候,我们要坚决有所作为。



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外交的2016年?


杨希雨:2016年充满了不确定性,中国在持续地贡献着确定性。
赵干城:我更愿意用一个沉着应战来描述中国2016年在外交上所采取的斗争方式。
崔洪建:“促变止乱”,是中国外交2016年最大的作为和亮点。
周鑫宇:最主要的一个词就是应变,在不断的应变之中,实际上也在考验中国外交的能力。


2017年中国外交面临哪些挑战?


崔洪建:周边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地,经过了去年南海问题的反复,今年在朝核问题上、南海问题上,包括处理中日关系上,怎样有一个更好的开拓,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周鑫宇:2017年,也许中国在周边有一个更好的时机,但是机会窗口一下子就会过去。

赵干城:中国周边,2017年面临的最大挑战,一个是来自于南海,另外一个是来自于朝鲜半岛。如何营造一个稳定的周边,解决好南海问题,仍然是最为严峻的挑战。

杨希雨:2017年中国外交,既要迎接中美关系最大变量的这种挑战,而且还得继续加大投入,参与到全球治理的改善和改革,这恐怕是2017年中国外交面临的双重任务。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邹琪 编辑:沈佩佩)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