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后拆违”时代的四个样本丨④黄浦:2亿和200亿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茜  徐玮  姜涛  高云涌

2017-01-09 13:35:11


【视频】“后拆违”时代的四个样本|④黄浦:2亿和200个亿


石库门、弹街路、老虎窗,这是我们所熟悉的上海老城厢。曾几何时,违建、占道的出现,让老城厢的面貌悄悄变了样......



旧货市场成追忆 老城区有了新模样

在繁华的上海闹市之中,有一条背负历史风貌的小路,不足300米。它,是50、60后的集体回忆——上海东街旧货市场。二手的彩电、冰箱、自行车存在于市场的每处角落,是旧时的淘货天堂。


集体的回忆:东街旧货市场



热闹的另一面,是不宽敞的小道,沿街店铺拥挤不堪,自行车通行时,不停按铃才能通过。东街旧货市场内有83家经营户,93个棚,市场周边还有69处违法搭建。房屋年久失修,外接电线随处可见。周边2200多户居民还在拎马桶。东街人的生活和上海这座城市很多人的生活,不一样。

上海记忆之:老弄堂的马桶



2015年底,黄浦区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第一站放在了这条历史老街。不难想象,人们对这场整治的期许,当然,还有质疑。整治,能达到怎样的效果,人们担心它不痛不痒。

2015年11月4日,存在上海人记忆中31年的东街旧货市场关闭,上海中心城区最后一个“马路市场”成了追忆……

如今的东街,民房焕然一新,道路宽敞。路边增设了波浪形花箱和便民锻炼设施,不少居民将这里称作身边的“口袋公园”。


街道美化了,房屋修缮了,外部环境好了,但这里的居民最关心却是——什么时候我们这里能动迁呀?环境整治能否把家里的小环境也改改?

螺蛳壳里做道场 厨卫成套是关键

其实,东街人的愿望,在本轮环境综合治理中很普遍,特别是在老城厢比较集中的黄浦区。黄浦区,有大量的上海旧式里弄,这里的违法搭建和别处最大的不同就是,基本都是用于生活改善,弥补厨房、卫生功能的欠缺。2016年,黄浦区设定的重点整治范围是豫园和小东门区域,但另外一个现实不得不面对,尽管这些地块都属于二级以下旧里,但很多地块五年之内都没有被纳入旧改计划。本轮环境整治,拆违面积达20.8万平方米,已认定的违建有2056处,如果只是一拆了之,那么有7600多户居民将没有地方做饭、洗澡。违章搭建因居民改善基本生活条件而起,但又无法在短时间内靠动拆迁彻底解决?这样的“拆违”该怎么办?

看来,这里拆违的同时必须解决居民的生活问题,72家房客烧饭、洗澡的问题不解决,拆违肯定会遇到巨大阻力。

陈采莲老人今年82岁,住在康家弄57号,在这生活了56年。居住面积15平方米,没有地方做饭,不得已,老人在屋外搭建了厨房和卫生间。“我在这里烧了56年的饭,拆了之后,哪能办?”。和陈彩莲老人家的情况一样,每天中午或晚上,康家弄每一间房子的外面,总能听到锅碗瓢盆的声音,而每一个室外灶台,都是违法搭建。

这就是曾经的康家弄。

但如今,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记忆。

康佳弄所有家庭烧饭都换了地方,这个地方,有一个温暖的名字——“邻家屋里厢”。

“邻家屋里厢”,总面积达640平方米,2016年9月25日投入使用,康家弄所有的室外灶台,都搬了进来。此外,这里还设置了公共洗衣房、公共洗澡间、公共晾晒区、家庭医生服务站等13个功能区。由于空间规划合理,这里给人的感觉是“忙而不乱”,这里是“新72家房客”。

“我们现在洗澡,就说去屋里厢洗澡啦!水老热的!”


“阿拉老邻居还待在一起,烧烧饭、汰汰衣裳,聊聊天,老热闹的!”




重建聚奎新村 排除危房隐患

很多违建都是两三平方米的面积,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平地上搭建。而在黄浦区小东门街道的聚奎新村,很多违建是挂在墙外的。

胡金红今年62岁,退休之前是人民教师。他更喜欢别人叫他胡老师。

12岁那年,胡老师随着妈妈、兄弟姐妹六口人,搬进了聚奎新村这套不足20平方米的房屋。这里,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



聚奎新村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共有10幢房屋,小梁薄板砖混结构,产业性质为直管公房。

胡老师在这生活了50年,他眼见着,原本的三层楼加盖到五层、六层楼高;而,楼与楼之间将近5米的间距,也被挂在墙外的吊脚楼,挤占得只剩一米宽。

每一个“吊脚楼”背后,都是改善居住的强烈愿望。你难以想象,五六口人挤在一间屋子,最小的面积只有八九个平方米,最大的也仅在20平方米左右。“你搭,我也搭”,聚奎新村309户居民当中,285户居民家中存在违建,违法建筑覆盖率达85.2%。


更让人担心的是,在房屋违建排查的过程中,上海建科院房屋质量检测站的专家给出的评定结果是:房屋结构自然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吊脚楼牢牢“长”在原来的结构上,“拆一户、可能倒一片”。查勘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给出建议:无法修缮,需要重建。

2016年3月,胡老师在小区内,看到一份“请全部人员暂时搬离”的通知。3月20日,胡老师和爱人搬进了临时过渡房。2016年年末,胡老师去了趟新房。快一年了,家,会变成什么样子?

正在建设中的聚奎新村外墙依然保持了上海老弄堂的风貌,房顶上的老虎窗,让胡老师找到了老城厢的感觉。走进房内,每户人家都设计了紧凑型厨卫,并配套实施了水、电、煤管线的改造。旧址新颜,老房新生。



上海市黄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李舜介绍,整个工程预计2017年1月10号左右完工,2017年1月18号具备入住条件。聚奎新村的拆违,是2016年黄浦区老城厢“补短板”的第一个项目,拆除了441处违章,同时又消除了“危房”的安全隐患。


旧改新路:重塑老城厢

黄埔区现有旧式里弄248万平方米,约8.2万户家庭没有卫生设施。其中108万平方米是二级以下旧里,达到旧区改造标准。而剩余的140余万平方米不属于二级以下旧里,目前还无法纳入旧改范围。这意味着,这里的城市更新,不能只依靠“动拆迁”这一条腿走路。

黄浦区政法委副书记、重点区域专项整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指挥长王璞雯认为,旧改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等旧改去解决所有问题。在旧改计划没有排定的前提下,老百姓的民生问题不能等。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黄浦区提出一个工作理念,就是说不等旧改,怎么去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居住条件。

因此,黄埔区通过“拆违”找到了一条旧区改造的新路,那就是“重塑老城厢”。

怎样重塑?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黄浦区探索出了一条城市更新路径。那就是,在有限空间内,除了完善居民的厨卫设施外,还实施了房屋修缮工程、绿化市容工程、平安工程、便民服务这六大惠民工程。并对7万多平方米直管公房进行大修,对管道、道路设施进行完善。在重点区域新增27个道路探头和6个小区的147个探头,形成了覆盖老城厢区域的视频监控体系。为500多户老城厢居民安装了马桶。

黄浦区专项整治指挥部的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重塑老城厢等于是用2亿元解决了,以往单单依靠旧区改造“动拆迁”,需要200亿元资金才能解决的民生问题。

2017年,黄浦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将扩展到复兴东路以南,划定区域为44.8公顷,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目前初步排摸出的违章就已达到1600多户,同时有三层以上的高层违搭318幢,2017年黄埔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已经正式启动。


编后

每一座城市都需要更新,城市更新的目的,不仅仅是活化老城区,更是要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在老城区的老旧里弄,一户人家,居住面积10平米以下的情况非常普遍,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最终解决住房困难的确需要靠动拆迁,但“等”意味着,他们可能还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好几年。重塑老城厢,不仅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可能改变了居民现有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保留了老城厢的风貌。让老邻居们住得开心,住得安心。“城市更新不能等旧改”,这是一种新思路,也是一道新考题。

(编辑:施荔)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