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令每日不枉过——郭昱辰导演专访

时讯

We爱·两岸青年短片大赛官网

2018-05-10 19:05

We爱.两岸青年短片大赛为促进两岸文化创意及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培养优秀影视创意人才,通过短片的形式,提供两岸青年文化交流的机会,今年已迈入第二届。透过一系列首届参展的导演专访,让我们更认识这个活动。


We爱入围作品《如梦是梦》


郭昱辰导演,今年2月份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应用媒体艺术研究所,有着阳光男孩般的开朗性格,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满满都是自己的手绘画作及许多具启发性的励志名言,浑身充满艺术家的气息,是个十足的文艺青年。



爸爸的相机开启了影像创作的路程


郭导从小就爱画画,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常对这世界有许多好奇的提问,小时候就念美术班,素描、水彩、国画、水墨画…都难不倒他,除了绘画外也很喜欢做些手作设计。


中学时会接触到影像,是从拿着爸爸的相机随便拍、随便录而开始的,直到高中时有个交通安全的短片比赛,就抱着好玩的心态参加,没想到结果居然得到第一名,于是就渐渐有了兴趣。


“我不想被框架限制住只能做影像这件事,所以大学时念了材质创作与设计系,这是个比较综合、能让我接触到更多媒材的创作学系,我觉得任何创作都是可以达到你真正想要找的东西,没有限定要用什么形式,就像贾樟柯-《贾想》书里说的,未来影片世代会成功的人,并不是本科系或拍电影的人,反而是非科班出身的人,因为他们有更多没被学术知识局限住的想象力。”



悲剧往往令人更刻骨铭心


任何作品都是有了体会、有了想诉说的故事后,才会开始去创作,“《如梦是梦》是我个人对爱情价值观的阐述,我们都希望爱情能停留在最美好的时侯。”昱辰导演说。


“我以前拍的片子不外乎都是关于爱情、友情…,因为那些都是很贴近、影响我自己的,未来想尝试去体验别人的故事,这是我现在正在进行的努力。大部份我会用爱情来包装想说的故事,整个剧情会走向比较悲情的氛围,因为我觉得悲剧较会令人刻骨铭心,喜剧大家看完笑一笑就忘了,但悲剧带来的震撼会永远留在心中。”


郭导的每部作品都会有个“符号”去贯穿整个剧,例如《如梦是梦》里的玫瑰花、《云消雾散》的蝴蝶、以及最早的第一部片是用青苹果来代表青涩的爱情…,这是他独特的创作手法。


最欣赏的导演-中岛哲也


“我最爱的导演是中岛哲也!拍广告出身的他,叙事手法相当利落、不拖泥带水,《告白》、《下妻物语》、《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都是他的代表作。中岛哲也的画面很丰富、强捍,总是用欢乐的语调阐述着很悲戚的故事,就是这样的强烈反差,让电影更添悲伤意味。我很喜欢《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看完这部片,不自觉地让自己陷入剧情里久久不能回复,希望自己也能有这种说故事的能力。”郭导说。



《如梦是梦》幕后花絮


由于非本科系,每一部片的资源取得都很不易,演员班底全靠好友挺力相助,“当我的朋友很可怜,常被我临时召唤,跟着我拍东拍西,虽然拍完自己也不知道会不会用到,哈哈!”郭导笑着说。


“拍《如梦是梦》时,全剧组就我自己再加上2个朋友而已,自己刻苦的身兼数职(导演、制片、编剧、摄影、剪辑、美术…),这部戏共拍了3次,拍第一次时没有先场勘,敲定了朋友的家里就直接开拍了,等到拍摄完后才惊觉这场景太突兀、不切实际;第二次的场景,我选了间旅馆,没想到友人住宿当晚就传出惊魂事件,半夜一直听到隔壁敲墙声,我赶紧连夜奔到现场把朋友救出来,隔天一早回到原地准备开拍时,相机一直出问题…整个磁场都很怪,跟旅馆反映后,还好幸运的换了间更大的家庭式的套房,允诺下次再让我们来拍。”郭导说着拍片时的艰辛与趣事。



不能让感性凌驾于理性,但也不能让感性完全消失


郭导看过很多的剧本,发现剧本只会教你按照三幕剧的结构、要有起承转合…,“这并不是我要的!”回想去年(2017)参加金马电影学院的时候,导师分享的话:“台湾普遍把拍短片当作是拍长片的跳板、把长片压进短片,明明短片有自己方式、风格、结构,这是很奇怪的事。海外能把短片拍得很精致,是因为把它当成短片在拍,有个专职在。”


昱辰导演是个相当感性的人,拍片时没有在写剧本,他是一个镜头接着一个镜头的拍,“我是用回到最初、用可视化来构思创作,想好如何叙说故事之后,就开始画着我想要的画面,因为从小学美术的关系,所以我对影像画面的美感相当要求、有着很强的控制欲。”


那些画面全都会在郭导的脑海里,即使在拍片现场也能清楚的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我有随身带笔记本的习惯,可随时把一些有感觉的moment记下来。大学老师曾说过‘当你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但一回到家马上就忘记了,那代表着那不一定是个好的idea,因为一个好的灵感,是会深根在你的脑海里,永远不会忘掉它。灵感初乍现时是很表面的东西,当它再次出现时,是经过内心的转化才是更好。’”


郭导常靠感性的想象力在创作,“但当有天没有了‘感觉’该怎么办?不能让感性凌驾于理性,但也不能让感性完全消失,要学习在创作中寻找两者间的平衡,当感性不见时,还是要想办法坚持用理性继续去感受你的创作。”这是一位石雕艺术家曾对郭导说的话,也是郭导正在努力学习的目标。


期盼作品得到更多肯定与家人分享荣耀


郭导从大二时开始影像创作,截至目前约有10部作品,但都没上传到网络。“我是个很懒的人,不喜欢推广,不单是因为觉得经营网络会干扰到创作,让我容易分心外,同时也是怕作品公开后,会很在乎点击率。”但却又期盼影像作品能被人看见,郭导总是不断地在内心上演矛盾的拉址戏码。


颁发《第三届 LEXUS新锐影展》最佳导演奖时,郭导因为某些因素无法参加,成了史上最神秘的得奖者,“想起之前教授看着我的《云消雾散》,直说‘你这样不行,这种作品怎么能得奖…’,虽然后来获得奖项得到了些安慰,但其实长这么大我没有真正感受过被大大肯定的感觉,心里一直有块小空洞。”所以昱辰导演得到最佳导演奖的肯定时,并没有向家人报喜。


“我的姐姐是位优等学生,从小父母知道我对念书比较没兴趣,就让我发展画画的长才,从事影像创作以来,家人对我是默默支持,等到我想把作品放上网络的时候,希望是能让家人感到荣耀的时刻。”想与家人共同分享荣耀的心情,才是郭导真正低调的原因吧!



上海交流营开始彼此过命的交情


回想去年(2017)到上海参加交流营,郭导刚到大陆时办了新手机号码,手机遇到一些问题,“大陆导演林煜圣、傅艺超就坐在我后方,看来较和善,于是我转过头向他们求助:‘你们可以帮我吗?’就这样开始彼此的情谊。”


之后2-3天的混组自由拍摄,郭导也是和林煜圣、傅艺超一组,在上海开始拍摄,完成很棒的作品,虽然最后不受主办方的青睐,“但我觉得过程比结论重要,我和伙伴们相处的很开心,整个活动结束之后,过了一个月,我刚好有机会到大陆,就顺便又飞去上海找他们,今年他们也来台湾参加一个影展,还特地过来找我。”


8天朝夕相处的交流营,营员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经验,更有友谊的萌动。目前昱辰导演正在筹拍的新创作短片,就是和去年参加交流营的大陆导演林煜圣与傅艺超、台湾导演陈奕帆一起合作。



专注于创作,能入围就是肯定


“我拍影像从不是为了比赛!创作目的很简单,就是单纯做我想做的事情。”郭导说。


“蔡明亮是一位非常亲力亲为的导演,在校园里常会看见他本人来宣传、卖票…,曾听蔡导说过‘我年轻时会非常在意拍的片子有没有人看、积极参加比赛,期待与失望反复交错着,已记不得自己投了几次作品,有天突然收到得奖消息时,已能用平常心去看待,了解专注于创作就好,能入围就是种肯定,得奖与否都是命运与机缘,因为会得奖有时是端视评审口味及运气的问题,就算没得奖,还是要好好创作,忠于自己。’”


这些话让郭导很有感触,有机会时就投件比赛,得奖与否在其次,能在过程中磨练心志与技艺,好好专注于创作,才能让影像作品更具内涵、脱颖而出。


电影《泰坦尼克号》(Titanic)杰克给萝丝的小纸条上写着“To make each day count.”(令每日不枉过),这是郭导用来激励自己的一句话,每天都要让自己过得很充实、都要有新的学习,明知创作是条艰辛且漫长的路、总是无数次的质疑自己,郭导还是不后悔,死党朋友们的全力相挺,也是昱辰导演能一路走来的重要力量。



期待郭导的优秀作品能带给观众更多深刻的感动,早日在国际上发光发热,理直气壮的站上台与家人分享荣耀。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