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

视频 | 乌梁素海环境保卫战:曾经臭气熏天 如今鱼鸟成群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赖瑗 李响 王卫

2021-03-28 22:54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也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湿地。三百平方公里的湖面,曾经碧波千里,芦苇摇曳,被誉为“塞外明珠”。

芦苇荡,小舟穿梭,是乌梁素海沿岸的渔民,从小对这里的记忆。湖,在他们口中成为“海”,靠水吃水,沿湖而居的渔民,有近一千两百人,他们家中大多两代都是渔民。在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时候,一次下网,能捕到几十万斤的渔获。




在黄河“几”字型弯的周边,是地势平坦的河套平原。黄河水,滋养着这片黄河流域最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而乌梁素海,作为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纳了河套地区90%以上的农田退水。引黄河水灌溉—农田排水—乌梁素海调蓄净化—退水进入黄河,成为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系统。

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为污水直排、过度开垦、农田退水大量流入等原因,“塞外明珠”,竟变成了黄藻泛滥、恶臭扑鼻的样子。河套平原流域内沙漠化、土壤盐碱化、水环境质量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严峻。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损坏严重,退化趋势明显。乌梁素海作为重要生态屏障的功能不断下降。

乌梁素海的沿岸,是荒漠地区的一片绿洲。这片湿地一旦消失,意味着土地沙化将更加严重,西侧的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将以不可阻挡之势,一年年东进,加剧北方地区的沙尘暴灾害。

2008年,乌梁素海水污染达到顶峰,湖区一度暴发大面积“黄藻”,水质徘徊在劣五类。一场环境治理的保卫战,也就此打响。





多项措施,还乌梁素海“绿水青山”

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主任杜占贵对看看新闻Knews记者表示,对于经济还不是非常发达的地区来说,对一个影响百万人口的湖区进行生态治理,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减少化肥使用,意味着农民减产;要求工业在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前,就要先投入环保资金,自行处理一遍。这些都考验着各方的积极性。

两难的情况下,政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生态治理。

第一步,就是给乌梁素海再建一个过滤网。

过去,巴彦淖尔市区及城镇的生活污水和工业的废水,大部分会直排进乌梁素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生活污水越来越多,这也成为影响水质的一大重要原因。

2018年,乌梁素海启动实施污水“零入海”工程,对现有的7座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加强对涉水工业企业的管理,以乌梁素海水质改善为目标,倒逼企业减少污水排放。



第二步,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开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控行动,减少农田退水对乌梁素海的影响。同时,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了将近一亿的资金来补贴农户,提高积极性。



阻断了外来污水的源头,下一步就是要对湖区本身的水质进行治理。此前,因为大量含有氮磷成分的农业退水被排入乌梁素海,就导致了湖区内芦苇泛滥,水体严重富营养化,芦苇在秋天沉入水中,造成二次污染。


另一方面,河套灌区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位于东北方的乌梁素海承接了河套平原、阴山山脉几百条沟渠的山洪水。这些都导致湖区的淤积严重,最浅的部分距离水面只有三四十厘米,甚至要裸露出来。

为此,综合治理项目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是打通了湖区120公里的网格水道,挖出了515万立方米的底泥,用自卸工程车需要运30万辆车次才可以完成。在河道周边,建成了60平方公里的生物过渡带,加快了湖区水体循环,并且开辟出航道,可供渔船和游船航行。



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主任杜占贵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坦言,在整个治理的过程中,最困难的一点恐怕就是资金问题。除了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的投资,政府还尝试吸纳了部分社会资金,共计超过50亿元,涉及7大类35个项目。


根治内源污染,截断外部源头,十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乌梁素海终于渐渐恢复往日的生机。岳领海和科研人员们统计过,在乌梁素海繁衍生息的鸟类,已经有近270种,600多万只,其中包括大量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鸟儿的到来,是对生态恢复最好的证明。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笔钱没有白花。乌梁素海形成的独特小气候让沙漠止步于包头以西,为河套平原争取到更肥沃的土地,供世代生活。绿水青山的践行者,也必将是受益者。

乌梁素海形成的独特小气候让沙漠止步于包头以西,为河套平原争取到更肥沃的土地,供世代生活。绿水青山的践行者,也必将是受益者。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赖瑗 李响 王卫)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