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视频|又见健身会所“跑路” 怎么办?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吴骥

2017-03-16 21:25


视频|又见健身会所“跑路”,怎么办?


古浪路上的这家健身会所,在3月8日这天突然关门了。它曾是金仕堡古浪路店,一年前更名为游游健身。不少消费者说,他们都是关门前不久听了店员推荐,才办的卡。



消费者:“是3888元一年,然后他说现在是搞活动,3888买一送一。而且服务态度特别好,所以我毫不犹豫(就办卡了)。”


消费者称,之前去办的时候会讨价还价半天,一直跟你说这个价钱不行那个价钱不行,他要考虑很久。这个时候你过来办他给你说什么价就是什么价,特别爽快。



也有消费者介绍:“经理讲你时间长一点,我给你优惠,后来谈下来办的是四年。昨天一看,愣住了,八千块钱打水漂了。”


巧合的是,该健身会所位于真华路上的另一家门店,也人去楼空。消费者说,两家门店约有五百名会员,涉及金额高达百万。而健身会所员工也表示,自己工资都被拖欠了半年。员工:“我们夫妻两个四万多,我接近两万,每个月是三千五,五个月。楼上私教,十几个还是八个,都没拿到(工资)”目前,普陀区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并逐一为消费者登记办卡金额。



普陀区市场监管局消保科科长郝见如讲:“接下来我们将会跟这个企业进行联系,有可能后续开展一些相关的调解。来保护我们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事实上,健身会所关门事件近年来也是频频发生,仅打过金仕堡招牌,后突然停业关门的健身场馆就不止一家。13年8月底,高平路815号的金仕堡健身 突然关门。14年浦东绿地梧桐苑里的金仕堡,在招揽会员后迟迟不开张,后又改名唤潮健身。去年1月,龙吴路上一家金仕堡加盟店关门停业。5个月后,丹吉健身四家门店突然关门,而其前身也是金仕堡。在类似健身会所先鼓动顾客买卡充值,后又关门跑路的事件中,监管部门的事后介入,往往不能最大程度挽回消费者损失。


消费者:“那么多的钞票,这个时候为什么我们的政府部门没有去进行监控呢。”


事实上,早在2012年,商务部就发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要求发卡企业应在开展单用途卡业务之日起30日内,就应在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并缴纳保证金。不过该办法仅适用于零售、住宿、餐饮和居民服务业这4个行业,其他像体育健身行业或非规模企业发放的预付卡,就不在监管范围内。这一空白亟待弥补。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彬彬:“实际上现在所有的健身会所都是卖卡的方式经营的,有的(期限)甚至是十年以上。但是健身会所本身不在商务部所颁布的预付卡管理范围之内。这一空白肯定是要在下一步的规范里去填补的。”


其次,即便是备过案的发卡企业,其保证金数额往往有限,一旦企业发生状况,这笔钱是先用于赔付员工工资和供应商款项,剩下的再赔付 消费者,要全额追讨很有难度。那么,相关部门能不能跨前一步,通过跨前一步的事前事中监管,来防微杜渐呢?比如,对于同一品牌的加盟企业,多次出现更名跑路的情况,可以通过列入黑名单,发布消费警示,来提醒消费者;对仍在经营的门店,可以通过提高保证金比例,加大日常抽检,来起到震慑作用。


市消保委秘书长陶爱莲介绍:“反思预付卡的问题,如何把它纳入到诚信的这样一个平台上。我觉得可能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共治的问题。”总之,对于预付卡行业出现的这种种乱象,真的想管,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截止去年10月,12315消费者维权热线,共接到预付卡相关投诉7700多件,同比增长22%。其中近45%都集中在健身行业,占比最高。其实,市人大曾就该问题进行过专项督办。目前,商务部也正在修订《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新办法将对预付卡发卡规模、预收资金余额等数据进行监管,并对企业合规状况进行测评。当然,制度完善是一方面,好的制度仍须执行到位,期待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可以相应跟上,能把预付卡领域存在的空白地带,好好管起来。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吴骥 编辑:刘喻斯)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