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团队两项重大成果同登《Cell》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云
2019-01-25 11:40:18
北京时间2019年1月25日凌晨,国际顶尖期刊《Cell》同时发表了上海科技大学的两项重大科研成果。这两项成果,为今后新型抗生素的研发,以及为免疫调节类疾病、炎性神经痛、肿瘤等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结构理论基础。
第一项成果:免疫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解析分枝杆菌关键药靶蛋白结构,开辟抗生素研发全新途径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尤以肺结核为最多见。最近,科学家们发现分枝杆菌中有一种被称为“MmpL3”的膜蛋白在分枝菌酸的制造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它负责把细菌在细胞内合成的分枝菌酸前体转运到细胞膜外,起到了一台“传送机”的作用。但是,这台“传送机”的构造仍然是一个谜,成为了抗结核新药研发中的国际难题。
免疫化学研究所特聘教授饶子和院士的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针对结核杆菌的新药靶点研究及新药研发。为了揭示分枝杆菌中关键药靶蛋白MmpL3的工作机制和阐明临床药物SQ109的杀菌机理,历经近6年的漫长时光,研究团队先后克服了样品量少、稳定性差以及晶体生长和衍射等一系列难题,最终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成功解析了MmpL3蛋白及其与多种候选药物复合物在原子分辨率水平的三维空间结构,破解了这台“传送机”工作的奥秘和候选药物的杀菌机制。
据饶子和院士介绍,本研究首次勾勒出药物分子如何精确制导“打击”引发细菌耐药的蛋白质超家族成员关键活性部位的三维图像,其意义在于不仅为由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结核病、麻风病等)的药物研发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更为新型抗生素的研发、解决全球日趋严重的抗生素耐药问题开辟了一条全新途径。
第二项成果:iHuman研究所科研团队解析人源大麻素受体CB2结构,为药物设计开启新篇章
iHuman研究所刘志杰教授的科研团队在人体细胞信号转导研究领域再获重大突破,成功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另一个受体CB2 (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2) 的三维精细结构,揭示了小分子拮抗剂与CB2的结合及调控方式。
这次研究成果也是iHuman研究所科研团队继成功揭开了大麻素受体CB1的“阴阳双面”后,在大麻素受体系列研究中的又一重大突破。该研究成果将极大推动靶向大麻素受体CB1和CB2的特异探针设计,实现对人体内非常重要的大麻素系统的精准调控,为探究众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理以及靶向性新药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这项课题,文章第一作者李潇婷在临近毕业之时主动选择了延期,回首这段“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艰难往事,李潇婷感慨道:“为了早点获得结果,早起和熬夜成为生活日常,正是应了江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对我们首届研究生的寄语:‘做得了钢铁侠,坐得起冷板凳’。经常性的挫败,有时会让自己觉得这种漫长的努力和等待或许是一种无谓的坚持。但也许老天总是会在你感到无望时给你一点点希望。做科研不但需要坚持,有时更需要理智地割舍。现在回想起来,正是当时的‘不将就’,才成就了今天的圆满。”
华甜副研究员评价道:“人体的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调控系统,它参与很多生理过程的调控且与众多疾病密切相关。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它令人意外的奇妙特性。目前我们的研究已经深入到更加复杂的下游信号转导机制和相关的药物研发上。非常希望我们努力的成果能为人类健康做一份贡献”。
首批硕博连读研究生“勇挑大梁”两大研究所协力攻坚:教学与科研同步“丰收”
此次同期亮相《Cell》的科研成果,在许多环节上有着非常奇妙的关联度和巧合点。
首先是科研团队,免疫化学研究所和iHuman研究所同为上科大聚焦生命科学领域的兄弟研究所;
其次是科研场地,两个研究所都位于上科大的同一驻地——“人字楼”,二者比邻而居;
再次,比地理位置上的巧合更为奇妙的是,“利莫那班”(Rimonabant)本是针对人源大麻素受体CB1的拮抗剂类减肥药,此次上科大团队同时发现它也是一种针对结核杆菌蛋白MmpL3的抑制剂。这种科学上出乎意料的天然联系把“同一屋檐下”的两个研究所结合得更加紧密,使得两个研究机构之间在学术上充分交融、在信息上互通有无、在科研上携手共进。此次两篇论文同期亮相,可谓“同源共生结硕果,双花并蒂开门红”。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云 编辑:范燕菲)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