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智库看中国】全球治理 中国方案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张经义 章一叶 王涛峰

2017-11-04 12:13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始终没有走出阴霾,经济增长依旧缓慢,贸易投资低迷不振, 复苏之路崎岖艰辛。

联合国贸发会议和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13%,贸易增长仅略高于1%,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


其实,在生产力空前发展的今天,我们并不缺乏解决问题的资源和能力,关键是现有国际合作的碎片化、排他性,导致我们难以把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当今世界迫切需要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合作平台,把各方力量汇聚起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为国际合作创建了恰逢其时的合作平台,为应对当前世界经济难题提供了共同方案。


“一带一路”,就是中国为解决当前世界局势提供的一条解决之道、破局之路。


看看新闻Knews•环球交叉点,专访世界顶级智库和高校的中外专家,请他们分享见解。

Knews看看新闻记者章一叶采访智库专


看看新闻Knews:中国正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在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理念上,中国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基本理念;行动上,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根据需要促进产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流动。“一带一路”将给世界和中国带来怎样的新经济增长点?各国应该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商机,促进产能双向交流?

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主任李成:对“一带一路”倡议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机会,我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你问一个村官,为什么现在富了,他会回答,不是因为我们有了钱修公路,而是因为新公路使我们变富了。如今,不管高速公路、高铁、海运、机场、深水码头和深水港等等,中国的基建都是世界领先水平。基础设施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经济奇迹。接下来,则是把中国的经验,推广到沿海和周边国家。发展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的基本点,这是完全正确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计划,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世界的经济版图。”


德国外交关系理事会亚洲项目主任与创办人伯恩特•伯格: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德国非常欢迎,相关合作也已经在一些地方展开,包括杜伊斯堡和汉堡。不过,德国社会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也存在一些“争议”,或者说“担忧”,宏观的担忧是在地缘政治方面的。但我相信,中国和欧盟可以通力合作,因为双方都希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发展起来,因此,对这一倡议都秉持着发展的观点来看待。

德国外交关系理事会亚洲项目主任与创办人伯恩特•伯格


布鲁金斯学会资深中国问题专家杜大伟: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融资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建设,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项目。总的来说,发展中国家都很欢迎中国的融资。中国的资金也在流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不仅仅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国家。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美洲中心副研究员邵育群:“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很多国家非常热烈的欢迎,他们非常希望能够搭上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大潮,但问题是,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拖了后腿。与此同时,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的贷款,设置的条件比较高,甚至对意识形态方面都会提要求。所以,大家都非常看好就中国的”一带一路”在这些国家有项目落地。对中国企业来讲,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当然是因为”一带一路”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机会。至于挑战,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有一个“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如果对当地社会文化、宗教、法律等都不甚了解,企业就容易“没了方向”。因此,企业走出去需要更好地做预案。此外,也不要期待过高,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这样才能为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美洲中心副研究员邵育群


看看新闻Knews: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实践行动,很大程度上主动应对了当前全球治理的缺失,并以新的模式和理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区域和全球性公共产品。外界一直在说,中国正试图成为新全球秩序的领导者。如何看待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商业与政治经济项目主任甘思德:曾经的中国是一个全球治理的局外人,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中国正式在经济事务上成为了国际社会的一员。在过去的6到7年,特别是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比原来更加自信了。中国从一个规则的接受者,慢慢成长为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大家都听说过一个词儿叫做“另起炉灶”,在某些方面,中国依然遵循着最初的规则;但在另一些方面,中国正在推行一些温和的改革,例如“一带一路”。今后,我们会看到中国建造更多的“新炉灶”。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商业与政治经济项目主任甘思德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主任吴心伯:世界可能处在一个转折点。现在,西方推进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意愿都在下降,中国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符合自身的利益,同时也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美国退、中国进的过程中,我们的话语权也在不断上升,所以会存在一种“竞争”。也许特朗普他不太在意,但是未来的美国总统,如果他重新回到传统的美国参与国际治理的路线上来看,他就不能容忍中国“做大”。所以,中美在这方面的摩擦,或许会成为今后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主任吴心伯


布鲁金斯学会资深中国问题专家杜大伟:在全球治理中的一些重要领域,中国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最好的例子就是气候变化:中国承诺减少碳排放的增长,并最终实现减排。当然,在其他一些领域,中国可以做得更多:例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经济体,如果中国能进一步开放,将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让其他国家能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将感激不尽。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美洲中心副研究员邵育群:中国做好全球治理有三点。第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目前,中国要成为全球治理的引领者,本身的能力还有欠缺。第二,中国在全球治理当中提供公共产品的时候,要对其他国家或行为体表示足够的尊重。比如,美国在提供公共产品的时候,有时别人愿意接受,有时却引起强烈的反美情绪,这是值得中方思考的。第三,要建立多边机制。在美国后撤的情况下,中国应该与欧盟、俄罗斯、加拿大、印度等国家加强合作。


(编辑:章一叶 实习编辑:傅钰婷)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