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视频 | 问政中国丨大变局之下 中国外交如何破局?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1-03-08 00:18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记者会,备受关注。


在3月7日下午的这场记者会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100分钟里面,创纪录地回答了27个问题,干货很多,反响热烈。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将如何破局?中美、中欧等重要双边关系将走向何方?看看新闻Knews全国两会特别报道《问政中国》,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何伟文,进行深入解读。



中美关系何时能“辞旧迎新”?


随着拜登政府上台,中美这一当前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将如何重启,举世瞩目。


对此,王毅在记者会上再次向美方表态:中美可以合作的清单就摆在面前,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他同时强调,中方在台湾问题上没有妥协余地,绝不允许核心利益受到侵犯。而他提到的推动中美关系“辞旧迎新”,引发热议。



那么,王毅的这番表态,美方能不能听懂、会不会接受呢?对此,金灿荣有些担心。


近期以来,中方一再释放善意,期待美方对华政策尽快回归客观和理性。在金灿荣看来,现在美方的战略界,对于中国依然存在着广泛的误读。总统拜登在其首次对华表态中,既表示要与中国合作,同时也强调要制衡中国发展。而国务卿布林肯则提出,中国是美国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地缘政治考验,认为中国是一个在军事上、经济上、外交上实力雄厚的国家,给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造成了全方位的威胁和压力。


金灿荣指出,基于这样的认知,未来美方极有可能采取一些行动,尝试触及中方底线,比如会继续打“台湾牌”。不过,相比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对于“打台湾牌”则将更加讲究技巧,注意分寸感以及可控性。因此,这些方面,势必也将增加我们的外交难度。



如何判断拜登时期的中美关系走向?曾在美国工作多年的何伟文认为,拜登政府初期将对华采取强硬和敌对的态度,与特朗普政府并无本质区别。


他强调,今年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不取决于美方的意愿,很大程度将取决于中方。对于美方的挑衅和遏制,中国是不是能够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以及能不能够坚决执行战略决策,都十分重要。


中美关系的走向,也要看美国政策落地的实际情况。何伟文指出,比如,华盛顿的一些政治家一度想要摧毁中美经贸,但实际上摧毁不了,最后又不得不转变态度。从历史来看,无论是此前的克林顿、小布什还是奥巴马政府,他们的对华政策都不是“铁板”一块,都有根据事态发展、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过程。


何伟文举例说,拜登入主白宫后表态,将重新评估前总统特朗普时期的国家安全措施,其中就包括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而最近候任美国贸易代表戴琦也表示,要通过双边会谈解决中美贸易问题。



那么,中美双方能否重回谈判桌?谈判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进行?这是人们关心问题。


对此,何伟文认为,中美重回贸易谈判桌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谈判不能按照美国的叙事方式和规则推进,必须在多边框架下、根据WTO的规则来进行。未来一段时间,中美或继续保持紧张状态,但仍会保持接触,寻找谈判的可能和空间。


中国“疫苗外交”论不攻自破


眼下,中国积极地投入到全球抗疫情中,向国际社会主动出口疫苗,却被一些外媒抹黑成开展“疫苗外交”,引发舆论关注。


在当天的记者会上,王毅就中国疫苗援外和出口问题表示,中国反对搞“疫苗民族主义”,不接受制造“免疫鸿沟”,更抵制任何把疫苗合作政治化的企图。我们期望所有具备能力的国家都能尽力向有需要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让各国人民用得起、用得上,真正成为“人民的疫苗”。



据王毅披露,目前中国已经并正在无偿向69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同时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在金灿荣看来,疫苗事关人命,合作抗疫是全球焦点,中国向世界各国提供疫苗,彰显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


去年,捷克议长率团访问我国台湾,制造台海局势紧张。而今,面对英美药企产能无法跟上疫苗需求的情况下,缺少疫苗的捷克向中国开口求援。中方同意向捷克出口疫苗,被外界解读为“不计前嫌”。这不正说明中国向他国提供疫苗,不是为了谋求地缘政治目标,也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完全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何伟文指出,王毅所说的“人民的疫苗”掷地有声,中方以身作则向全球发出多边主义合作的有力呼吁。


当前,疫苗公平分配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影响了全球抗疫进程。麦肯锡预测,发达国家最富有的10个国家,大概到今年三季度完成疫苗注射,与此相反,129个贫困国家,到今年年底大概只有20%的人能获得疫苗。不能任由这种局面继续下去,当务之急是展开疫苗的国际合作迫在眉睫。


坚决反对经贸问题政治化


过去一年,中欧关系的发展,颇为瞩目。中欧签署并生效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并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王毅在记者会上特别指出,中欧关系,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制于第三方,所以不存在一些西方舆论所称的“中方希望分化美国同欧洲关系”的问题。


针对中欧投资协定所涉及的欧方希望中国签署“强迫劳动公约”等问题,王毅明确回应,中方会履行在这个协定当中所作出的各项承诺──包括推进签署国际劳工公约的有关条款的努力。



也有人担心,近期有一些西方的国家借着涉港涉疆的议题,对华抹黑干涉,还出现了希望通过在双边贸易协定中加入所谓“公约”。对于经贸问题政治化的倾向,中方该如何应对?


对此,何伟文认为,中欧全面贸易投资协定中间要加上劳工的条款,以及环境条款,都极为正常。真正要警惕的,是那些别有用心的经贸谈判附加协议。他举例说,最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向国会提交了《2021年总统贸易议程》报告,涉及所谓的“维吾尔族人强迫劳动”问题。


而法国记者爆料过,西方关于维吾尔族种族灭绝以及强迫劳动的报道没有一句话是真的,居然拜登政府以此作为制定贸易政策的基础,实在是用心险恶。他强调,我们要将正常贸易协议的劳工条款,跟别有用心的、“政治化”倾向的经贸协议严格区隔开来。对前者,我们欣然参加。对后者,一定要坚决反对。


而在金灿荣认为,在过去一年中,无论是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还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都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突破。这些区域性合作的推进,对于中国拓展外交空间会产生积极影响。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杨龙跃 杨臻 宋懿 李瑶 方媛 黄涛 黄艳琳 毕俊杰 方菲菲)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