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视频 | 《从景德镇到梅森瓷器大展》今亮相历博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海燕 袁忠

2019-07-25 18:40

陶瓷是世界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贸易史上第一个全球化的商品,今天,《白色金子·东西瓷都从景德镇到梅森瓷器大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开幕,上百件来自中国、德国、日本的六家博物馆的馆藏瓷器精品,讲述了中西方瓷器文明的交流、融合的历史。


展厅中,这些明代景德镇生产的瓷器,有个共同点,装饰纹饰具有外销元青花的遗风,外圈采用八个开光组成边饰,被称为"克拉克瓷"。17世纪,欧洲人称呼葡萄牙航海大帆船为"克拉克",帆船运载大批中国青花瓷器到欧洲,这些身价胜过金银的瓷器,成为欧洲人向往的奢侈品。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王成兰向记者介绍,在1603年的时候,荷兰人截获了一艘葡萄牙商船,经过双方激战,船货只剩下一半,但是这一半的瓷器,在阿姆斯特丹拍卖,拍卖价值达到350万荷兰盾,这好比在市中心繁华地段购买房子的话,可以买750幢房子,而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总市值不到650万,所以这半船的瓷器就赚回了一半,从此荷兰人就开始大规模购买中国瓷器,欧洲的瓷器热也由此揭开了序幕。



1635年,荷兰商人第一次把欧洲人日常使用的器物带到中国,请景德镇工匠模仿生产。展厅中呈现的这个口缘被削成圆弧的器物就是欧洲理发店用来剃胡子的,此外,汤盆、冰酒桶等这些订制瓷,丰富了西方人的生活用具。

当时欧洲还不能烧制硬质瓷器,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是个狂热的瓷器收藏者,1717年,他曾用600名龙骑兵,换了151件清康熙时期的青花瓷。这位国王还把炼金术士伯特格尔,拘禁起来研制瓷器,1709年,伯特格尔终于破解了制瓷秘方,他称瓷器是"白金",创制了欧洲本土的硬质瓷梅森瓷器。德国梅森成为了欧洲制瓷工业的发源地。他们在瓷雕工艺上,找到了发展风格。



比如,这组《猴子乐团》是由21个猴子音乐家组成的滑稽管弦乐队,这些猴子扮成人样的精巧雕像用来装饰宴会桌,这一题材一直是18世纪中期,欧洲工厂制造的最后欢迎的产品。

这件梅森塑像笔架套件,上面还有不少中国元素。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王成兰介绍,这两个人物很有意思,这个男士穿着很华丽、丝绸,手里拿着一本汉字书籍,背后一个女士,这两个人是欧洲人想象中的中国人的形象,他们的瓷器跟我们比,更注重艺术性,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些梅森瓷器都像一件件艺术品,跟我们实用瓷器还是有些不一样。

而到了18世纪,由于梅森瓷厂规模不大,产品供不应求,而且价格高昂,欧洲人还会在中国订制梅森风格的瓷器。



 整个展览成为东西方瓷器文化互鉴和经贸交流的见证。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章海燕 袁忠 视频编辑实习生:蒋偲怡 实习编辑:陆熠)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