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视频 | 我与“一带一路”①:在柬埔寨修路先排雷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抒灵 李维潇

2019-04-23 20:59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已有124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领域,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一大批中国青年工程师参与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程建设。上海建工集团张常剑就是其中的一位工程师。


从大学毕业开始,张常剑就在上海建工集团海外事业部工作,至今已经驻外15年时间了。他曾经获过的奖项可以摆满整张办公桌,但他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能活着拿到这些奖项就非常不容易了。”


第一次驻外,他的目的地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就在他去之前的两个月,那里曾经发生了恐怖袭击爆炸事件,有三名中国工程师遇难。为了保障安全,从下飞机开始,当地政府用军队一路护送张常剑。“就为了护送我一个人,装甲车、大兵、重机枪,层层戒备。”


从巴基斯坦回来后不久,张常剑又被派往柬埔寨参与当地的公路建设。上世纪中后期,柬埔寨发生过多次战争,在当地遗留了数百万颗地雷。张常剑每次回想起“要修路,先扫雷”的场景,就会感到后怕:“机械设备被反坦克地雷炸了是常有的事。我们的设计测量人员有一次告诉我,差点碰到一个被雨水冲刷出来的绊发雷。这种地雷只要人被绊到,后果不堪设想。”


在柬埔寨这样的热带国家,登革热、疟疾,这些恶性传染病经常突袭张常剑和同事们,一个施工点曾经有十几个人同时生病住院。有一次张常剑患上阑尾炎,开了一百多公里的山路才找到能做手术的医院。尽管海外工作条件艰苦,但张常剑对那片曾经奋斗过的热土充满感情。张常剑告诉记者:“我闭着眼睛就能把柬埔寨的路网图画出来,因为在那里建设了十年,对柬埔寨首都金边,可能比对上海还熟悉。”


柬埔寨首相洪森给张常剑授勋


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程项目,不仅需要与当地政府沟通,还要和当地的人民交流,这个过程是双方建立信任的过程,也是双方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的过程。张常剑的同事龚路桦告诉记者,有一次为了帮助当地抢修垮塌的水渠,张常剑带领团队们深夜作业,既及时修好了水渠,又没有出现扰民的情况:“这其实不是我们的份内事,但张总还是义不容辞地答应了当地政府的要求。完工之后,当地人都非常感谢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上海建工集团还免费帮助当地建设了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从2005年到2015年,张常剑的团队在柬埔寨完成了1500公里左右的公路项目,修建了五座特大桥,使上海建工集团成为了当地最主要的工程承包商之一。柬埔寨首相洪森在公路通车典礼上表示:“如果没有中国政府的援助,柬埔寨的经济发展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水平。”
2017年,张常剑又被公司派驻蒙古国,建设巴彦洪格尔至巴依扎格桥129.4公里道路的项目。这个项目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蒙古国政府利用中国政府优惠买方信贷筹建的。


蒙古国地处亚洲中部的蒙古高原,地质结构复杂,这里冬季的气温与东南亚国家相比,温差达到五十度以上。在这里,张常剑和他的施工团队时常面临来自自然环境的挑战。


沙尘暴来袭


“经常一到下午,漫天遍野的沙尘暴就从远处扑面而来,就跟《盗墓笔记》里写得一样。”张常剑告诉记者,在蒙古草原上,沙尘暴几乎每天下午都会来一场。戈壁滩上有时候还会发洪水,刚刚建好的路面又被洪水破坏了。“我们在蒙古,每天都要工作13个小时左右。”


目前,工程已经完工103.5公里,将于今年7月竣工通车。张常剑4月份回国短暂休息,马上又要回到蒙古的工程上去。每天下午接孩子放学,成了他一天之中最珍惜的时刻。“我的大女儿长到五岁的时候,我们加起来才相处了几个月的时间,我心里对她一直很愧疚。”直到去年,一家四口人才第一次一起出去旅游。张常剑终于和妻子孩子们照到了一张全家福。


聚少离多,是海外建设者的常态。中国驻外企业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保障每一位海外员工的安全和生活质量。“在恐怖袭击地区建设,我们会进行反恐演练,包括发生问题以后如何处置,应急程序和预案都是植入我们整个项目管理体系里面的。”上海建工集团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劳振威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项目部合影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港口、公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合作稳步推进,跨国经济走廊合作日益深化。上海建工集团在2013年以后,对“一带一路”市场做了进一步拓展,从不到10个国家,如今已经拓展到17个国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书写了合作共赢、文化融通的时代篇章。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抒灵 李维潇 编辑: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