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

视频 | 视频|“文化特殊”还是“文化例外”?法国胜!

环球交叉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左禾欢

2017-04-27 13:35

1993年7月,欧共体委员会准备以“文化特殊”的想法,把试听产品列入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的谈判范围,只是附加试听产品以特殊地位。欧共体希望成员国各自制定试听文化方面的规章,以保护各国的文化民族特征。美国谈判代表也早在1990年就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建议确定关贸总协定的原则,在关贸总协定规定之外,根据服务领域特殊对待。

然而“文化特殊”这一最低限度的立场,对欧洲而言,没有任何保障,更无法保证法国视听业不受到损害。


面对如此严重的后果和强大的对手美国,法国影视界人士积极行动起来,坚决反对把视听影视纳入关贸总协定的服务贸易之中。影视界的成员和官方人士组织了上街游行抗议。同时,报刊杂志连篇累牍、大量报道,对此问题提出异议,以制造舆论、获得支持。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在法国国内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反对声一片。坚决反对将视听产品纳入关贸总协定,法国人给出了八点理由。


第一,视听产品不等同于其他商品。电影、电视剧、唱片、书籍,谁都不否认它应该有买卖,有进出口。同样,药物也有买卖和进出口,但没有人提议将医疗卫生列入关贸总协定,因为没有人将医疗卫生简单的与商品等同起来。因而文化也应该如此。而且在关贸总协定订立之初,已经把电影排除在外。


第二,欧美视听产品在贸易上是不对等的。根据关贸总协定的统计,1992年世界视听产品的贸易额为2894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2%。美国电影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1984年为60.2%,1991年就达到了71.5%,英国达到了最高占有率90%,法国则是相对较低的58.7%。从时间上也可以看出,欧洲人每年花50亿小时在电视上收看美国人的影视产品,而美国人只花1.8小时看欧洲人的影视作品。


其三,视听产品进行贸易自由竞争是不公平的。欧共体十二个国家,有三亿三千万人口,但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像美国这么大的市场,因为欧共体内的语言、文化、传统是不同的,各国生产的影视作品,首先面对的是各国自己的民众。但美国的巨大市场产生了影视业巨人,可大规模地进入欧洲市场。两者之间的规模问题和市场问题,造就了两者之间的产品价格是无法相对应的。好比让一名轻量级的拳击手与一名重量级的拳击手同台竞争一样,这是不公平的。关贸总协定的规则,就是不应让弱者听任强者宰割。

第四,欧洲的视听保护政策,没有损害美国的利益。美国人抱怨欧洲的影视保护政策,但是欧美之间的影视贸易,欧洲仍是逆差。法国出口到美国的电影不到美国市场的1%,而美国电影则占了欧洲市场74%的份额。1992年美国视听产品在欧洲收入为37亿美元,而欧洲视听产品在美国的销售额,只有两亿八千万美元。欧洲共同体与美国的视听产品贸易赤字,还在继续扩大。

第五,视听产品自由贸易有害于文化的多元化。美国电视剧在本国市场开发之后,可以以低价销往欧洲市场。美国电视剧在欧洲平均销售价,为每小时20万法郎一集,用当时的比价,相当于一个法郎一元人民币左右,而欧洲的平均价在250万法郎。所以两者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差价。因为美国人的电视剧在国内播出之后,再销往国外,它已经有了一个折旧问题,所以它可以低价倾销到任何一个国家。视听自由贸易这样做下去,必然会对欧洲的影视剧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六点,视听自由贸易有害消费者。观众、消费者希望视听产品多样性,然而视听产品的自由贸易,有可能使这种多样性萎缩。进口产品的生产商往往资金雄厚,商业化改编的能力也强,这会使缺乏竞争力的地方视听产品被进口产品挤出市场,消费者失去选择的权利。

七,法国文化受到威胁。美国巨片受到媒体吹捧炒作,同时出现出成千上万种的衍生产品,一部电影的利润可以超过十亿美元。而法国的食品业、玩具商、街头的商人,看到的是美国巨片带来的商机,在美国片商的许可下,他们开发销售相关产品,这就出现法国个人生活环境的美国化、单一化,同时也让人感到集体与个人想象力的退化。上世纪90年代,法国人平均收看三小时电视,这是他们的第一大娱乐活动。信息传播者决定一切,接受者只能是接收到什么看什么。如果只有美国影视,那么人们吃着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看着迪士尼动画片的这种现象,将在法国蔓延,将在全世界得到更多的普及。


最后,法国实行文化保护主义,这是合理的。如果面对的对手是文化帝国主义,那么法国在文化方面实行保护主义就是合理的。因为法国文化不仅仅是法国的财产,也是全人类的财产。面对指责法国文化保护主义的人,法国人的回答很简单,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国家真正实行"自由"政策,无论是在经济或文化领域。某些国家宣称的自由放任主义,在历史上,也只是他们强于他人的一个简单表示,而且同时几乎都伴随着隐性的保护主义。


法国人提出“文化例外”,美国人批判说,你们不是“文化例外”,你们是“法国例外”。法国人没有否认这一点。因为法国在维护自身文化产品的同时,也维护着自己的文化身份。在关于电视产品作为服务贸易谈判的时候,法美的立场是针锋相对的。美国要求在视听影视领域完全按照关贸总协定原则,杰克•瓦伦迪(Jack Valenti)是美国电影协会的会长,他多次说到,如果视听业不能够列入关贸总协定范围,比尔•克林顿是不会在贸易协定上签字的。法国当时的文化部长雅克•杜彭(Jacques Toubon)强硬地说道,如果“文化例外”的原则没有被采纳,我们是不会签字的。


法国一方面表现出对此问题的强硬立场,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工作,说服欧共体其他成员国。法国游说各成员国的过程并不容易,用法国的观点,他们是逐渐地说服了其它成员国。至于是软硬兼施还是其它手段,我们不得而知。

1993年9月30日,欧洲议会摒弃“文化特殊”的提法,采纳了法国提出的、视听影视界多个团体力争的“文化例外”。对于“文化例外”支持者而言,文化例外意味着,为了文化的利益,关贸总协定的原则不该运用到视听产品。换句话说,整个文化业应该置于关贸总协定的范围之外。

其实法国提出的“文化例外”也可以被解释成“文化豁免”,目的就是要实实在在地把文化排除在条约之外。而从欧盟的角度讲,“文化例外”的概念包含着两个非常具体的内容:保持对影视业生产和播放的资助机制,以及“无国界电视”指示的“播放配额”。


经过激烈的交锋,欧盟与美国最终在期限内达成了贸易谈判总协定。1993年12月15日,法国世界报在头版上以“欧美在关贸总协定上达成协议,视听领域被排除在外”为标题,报道说:“欧盟十二国与美国间的分歧没有完全解决,所以视听被排除在协议之外。”法国和欧盟在乌拉圭回合文化一战中获得了胜利。


点击进入专题:法国文化漫谈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左禾欢 编辑:胡琰琦)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