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冯铿生命最后15天 《作家在地狱》在沪首演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海燕
2020-11-17 11:52:03
为纪念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90周年,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红色题材原创话剧《作家在地狱》连日来正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上演。舞台上,全金属元素的布景,敲打得呲呲作响的铁网,压抑冰冷的监狱氛围,带观众穿越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作家在地狱》以“左联五烈士”中唯一的一位女性作家——冯铿为灵魂人物展开剧情,1931年2月7日夜,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五名作家遇难龙华监狱。《作家在地狱》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左联五烈士”里唯一一位女性作家冯铿,在生命的最后15天里,面对的是一个成天混日子的小看守员曹汉民。女作家与看守员,都是24岁的花样年纪,命运却截然不同。冯铿一腔热血,即使身处最黑暗的地狱也坚持用纸笔持续战斗;曹汉民自我麻痹,以为在战乱年代对暴力誓忠,有朝一日就能摆脱暴力。观众和台上的演员一起见证了冯铿与曹汉民之间关于信仰的碰撞,在历史的回响中感受信仰与热爱的力量。
《作家在地狱》穿过历史带给观众一些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无论是战乱年代的炮火,还是和平年代周围一些“娱乐至死”的诱惑,都需要拨开灵魂的迷雾,梳理内心的迷茫。
《作家在地狱》虽是一出主旋律戏剧,但也是一出极具形式感和艺术张力的现代戏,导演马远对风格化主旋律作品注入了很大的热情和期待,他认为看《作家在地狱》需要用一种悲悯的心态看向这故事以及故事里的每一个人人物。冯铿作为一个悲剧式的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她本人的超前意识和自主选择人生的方向的魄力是令人动容的,不管是作为一个宁死不屈的革命烈士还是一个追求自由的现代女性,她都是值得探究的人物。相反曹汉民作为一个“从装睡到醒来的”的幡然醒悟者,可能更像每一个内心迷茫的“自我”,这个“自我”需要找到一个“冯铿”获得一些启迪。
在这段“走过地狱的荆棘,追逐光明的方向”的戏剧旅程里,“值得”是导演马远希望走进剧场的观众可以获得的感悟。面对一个信息化膨胀的时代,沉静地思考是一件尤为难得的事情。剧场是制造思考空间的场所,藉由《作家在地狱》的舞台主创团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领悟到一份属于“自我的值得”,倾听心底的声音从而面对真实的自我。
该剧讲演出到本周日。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章海燕 编辑:范燕菲)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