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习近平拉美行助推中拉关系开启历史新征程
时讯
中国网 作者 孙岩峰
2016-11-19 12:03:42
17日-23日,习近平主席出访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并参加于秘鲁利马举行的APEC领导人峰会。这是习主席2013年访问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和特立尼达多巴哥、2014年访问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之后又一次“拉美行”,中国最高领导对拉美如此高频率、大范围的访问,凸显拉美在中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中拉相互需求推动相互融合
当前拉美正处于十多年来最大规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局。拉美经济遭遇着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艰难时刻,地区经济增速预计可能降至-0.3%,巴西、委内瑞拉等地区大国均出现较大程度负增长,新上台的阿根廷、秘鲁等国政府也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施政纲领,其中扩大出口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中之重,而中国拥有的丰富的融资能力、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经验、广阔的消费市场,自然而然就成为拉美各国瞩目的焦点。
特别在全球经济面临重大不确定的整体环境下,美欧自顾不暇,难民危机、英国脱欧已大大牵涉欧盟精力;美国特朗普上台带来的“孤立主义”倾向,更是让拉美国家感到丝丝寒意,环顾全球具备与拉美合作意愿和能力的大国,屈指可数,拉美全力接近中国实属自然。即使是去年以来新执政的中右翼政府,如阿根廷、巴西和秘鲁,也均将发展对华关系置于优先位置。秘鲁新总统库琴斯基7月当选后,首访的第一个区域外国家就是中国。阿根廷、巴西总统也“兴致勃勃”参加杭州G20峰会,并与中国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在当前的拉美,搭上中国发展的“快速列车”已成为共识,与中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已成为主旋律。
而中国,正面临对内力推经济结构调整、对外力保稳定外部环境的重要历史使命。而拉美,与中国既有共同的被剥削、被殖民的共同屈辱回忆,也有拥有共同的执政使命——加快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更有共同的发展利益——构建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与拉美是“天然的合作伙伴”。
中拉关系提质升级正当时
本世纪以来,中拉关系突飞猛进。2008年,中国发布“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拉美逐渐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舞台。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李总理相继出访拉美,足迹遍及地区各国。中拉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中拉论坛首届部长会议成功举行,双边与多边合作机制“比翼齐飞”局面初步形成。中拉贸易额更是由2000年的126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2635亿美元,增长21倍,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巴西、秘鲁和智利等拉美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从2006年拉美第一所孔子学院在墨西哥建立至今,该地区15个国家已建有35所孔子学院和10个孔子学堂。而中国开设西班牙或葡萄牙语的高校已达近百所,在校学生2万多人,中国与拉美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借鉴的潮流正蓬勃兴起。
在此基础上,中拉双方对发展双边合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拉美国家,希望中拉经贸合作领域逐渐从传统的农业和能源矿业项目向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等领域延伸,以期形成更多层次、更宽领域合作新格局、希望中拉贸易结构从原有的拉美对华出口原材料、向更多出口高附加值产品转变。而中国面临国内优势产能过剩和拉美“再工业化”的强烈需求,也希望能通过产能合作,为拉美带去更多资金、技术和生产能力,将中拉利益共同捆绑在全球产业链上。
双边全方位合作的新起点
习主席2014年7月访问巴西时与拉美领导人集体会晤时提出“1+3+6”合作新框架,为新时期中拉务实合作指明了方向。“1”是“一个规划”,即《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3”是“三大引擎”,以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为动力,推动中拉务实合作全面发展:“6”是“六大领域”,即以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为合作重点,推进中拉产业对接。根据规划,未来10年,中国将在拉美地区投资2500亿美元,同期中拉双边贸易额有望提升到5000亿美元。这将为中拉双方带来重要的合作新机遇,带动经贸务实合作优化升级。
这一新框架成为中拉合作的顶层设计,而此次习主席访问就是对落实这一蓝图的重要推动。预料在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访问期间,中国将与上述三国就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电信合作、农产品对华出口、贸易协议升级等各方面签署若干协议。正如拉美多个政界人士所言,习主席此访必将成为中拉全方位合作的又一新起点。
习主席的此次出访,既可以算是2016年中国高层外交的“收官之行”,也是自2012年十八大以来新一届最高领导层对拉美政策思路的又一次贯彻落实和阶段性总结,更是对2008年以来中拉关系成果的“收获之旅”,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
孙岩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副所长、研究员
(编辑:刘喻斯)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