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

视频 | 文脉颂中华|一个村里有两座抗战纪念馆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8-02-24 16:49

曾经面临倒塌危险的老屋,变身成为抗战纪念馆;名不见经传的杭州萧山凤坞村,也因此成为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小村庄有了如此大的改变?在凤坞村,看看新闻Knews记者看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种可能。


破旧老屋变身抗战纪念馆


走进杭州萧山区河上镇的凤坞村,仿佛穿越到了民国时代。村口的墙报上画着抗日战争时期鼓舞士气的海报,村里的广场上,竖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时标志性的“胜利之吻”人形板。布满弹孔的老墙和日军炮弹侵袭的遗址都能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战时气息。 这个“抗战主题村”的创意,来源于萧山区河上镇副镇长周寅。而这些创意的落地,还要从凤坞村老屋的故事开始说起。



2014年,凤坞村执行浙江省的“三改一拆”政策,许多面临倒塌危险的老屋都被拆除了。副镇长周寅看到不少保留着精致雕花的老屋和四合院逐渐消失,心里不免感到可惜。周寅虽然不是凤坞村人,但他也是萧山本地人,对萧山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到任后,他专门了解了凤坞村的历史:“我发现,其中有一栋老屋,是抗战时期萧山县政府所在地。有这么好的历史资源,我就想,能不能把这栋老房子保护下来。”



由于凤坞村四面环山,易守难攻,抗战时期,萧山县政府临时将办公地点搬到了凤坞村,而这栋老屋在抗战前是一个地主的私宅。抗战结束县政府搬走后,屋子就再也没有人住过,由于年久失修,有一面墙甚至面临倒塌的危险。农民们都想把它拆掉,再盖新房子。


 “我也不知道把它留下来是为了什么,但它一旦拆掉,凤坞村的抗战遗迹就荡然无存了。”通过周寅的努力,政府出资对这栋老屋进行了重新修缮,使它逃过了被拆的命运。


房子是保留下来了,但是能做什么用呢?2014年,周寅走访了不少抗战历史遗迹,上海的四行仓库纪念馆触发了周寅的灵感:“2015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看好多地方都在根据历史遗迹的原貌修建纪念馆,四行仓库纪念馆也做得很好。萧山作为经济大区,连一个像样的纪念馆也没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不正是一个建纪念馆的机遇吗?”


然而,建纪念馆并不像修缮老屋那么容易。政府要出资建一个纪念馆,需要花大量的钱,走很多程序。于是周寅决定,自己干!钱的问题,周寅想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众筹。


如何让大家知道凤坞村要建纪念馆的消息呢?周寅联合《萧山日报》发表专题报道,让萧山的父老乡亲都知道了这件事;其次,周寅自己到各个学校去进行演讲,演讲结束后请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众筹。


让周寅没想到的是,第一个前来参与众筹的并不是萧山本地人,而是一位曾经从山东南下的新四军老兵。老兵张义看到《萧山日报》上的报道,不由分说地捐了一万块钱。他还交给周寅两枝梅花,请他种在纪念馆门口。另一位抗战老兵周福康,用方便面的袋子包了一万块钱来找周寅。“周福康老人是靠捡垃圾为生的,这一万块钱是他捡垃圾一年的收入。”周寅说,“我百般推拒,可是他非常支持。我收下以后就想,一定要把纪念馆建好,不能让这些老兵们失望。”



学校和公益团体的捐款,加上周寅四处奔走呼吁,终于众筹到了80万元。萧山抗战纪念馆在2015年9月20日顺利开馆。馆内陈列了不少周寅从萧山各地寻觅到的抗战时期历史文物,以及一些爱心人士捐出的抗战军品。同时,老宅恢复了当年萧山县政府机要室的原貌,并展出了很多萧山籍抗日英雄的事迹。史料丰富,内容生动。周寅把所有参与众筹者的姓名和捐助款项写在了纪念馆门口的墙上,参观游客无不动容:“看到这样一所民间众筹的抗战历史纪念馆,也会让我们更深刻地铭记历史,感念先烈。”萧山抗战纪念馆成立后,年游客量达到十万人,凤坞村声名鹊起。



挖掘乡村特色 活化老屋灵魂


在凤坞村,90%的村民都姓董。然而记者却发现,在萧山抗战纪念馆的众筹墙上,董姓的人名非常少。


“老百姓觉得,建设美丽乡村,是政府的事情。建一个纪念馆,怎么还要我们自己掏钱呢?所以村民们一开始对众筹并不理解。”周寅的解释在村党总支书记董建这里得到了验证。董建是在纪念馆建起来以后,被周寅请回凤坞村做党总支书记的。董建常年在外做生意,对村里的事并不太了解。纪念馆众筹时,他也没能参与。但当他过年回村,感受到纪念馆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后,他毅然决定回村,干一番事业。


“现在游客多了,我就带领村民进行环境整治。村民们也知道,家里不干净,是不好意思待客的。”如今的凤坞村,房前屋后都十分整洁,村民素质也明显提高,大家纷纷表示希望为凤坞的乡村旅游事业多献一份力。



萧山抗战纪念馆的成功启发了周寅,他再挖凤坞村抗战史,发现美国飞虎队成员曾在凤坞村养伤。于是,他决定再建一座中美合作抗战纪念馆,依然是老屋翻修重建。这一次,村民们十分踊跃参与了众筹。一位村民表示:“游客们来了,都说第一座纪念馆没我们本地村民的名字,我们脸上也无光。现在要建第二座纪念馆了,当然要支持。”


2017年1月1日,中美合作抗战纪念馆正式开馆。第二座馆能够成功建成,除了村民的大力支持外,一个名为“古村之友”的网络平台功不可没。


“古村之友”是一个社会公益组织,关注古村落的保护,并应用互联网公益PPP模式,成功帮助数百名新乡贤发展并实现所在的古村复兴,有效带动新乡贤活化乡村资产。周寅正是“古村之友”想找的乡贤,而“古村之友”的模式又正是周寅推动众筹所需要的。 汤敏是“古村之友”的创始人,他到凤坞村考察后对这里有了非常准确的判断:“本质上这个村并没有太多的古迹,但它依然需要美德。我们在这个地区的老房子里重新修史志、修史馆,核心的目的正是要把大家的参与感和荣誉感激活。”这一思路与周寅一拍即合。周寅将萧山凤坞村的抗战故事放在了“古村之友”的众筹平台上,吸引了来自北京、山东、湖北等各个地区的爱心人士甚至是国际友人的支持。“我意识到,‘互联网+公益慈善’是一个国际性的事业。”周寅说。


有了“古村之友”的支持,周寅在短期内就筹到了30万。加上丰富的藏品资源和全村村民的大力支持,中美合作抗战纪念馆的筹建比想象中更加顺利。


如今,纪念馆已经开馆一年多,展出了大量援华美军在中国战区使用的物品,包括中缅印战区军服、袖章、手链、戒指、手牌、飞行服、头盔、望远镜等物品,以及中文语言手册、血符、军事词典、杂志、书信、个人档案记录等资料,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美军在华支援作战情况。


有了两座抗战主题纪念馆的积淀,凤坞村的“抗战风味”已经十分显著。凤坞村的老房子,在新时代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像凤坞村这样旅游资源先天缺乏的村庄,振兴的重点就在于乡村治理,把法治、德治和村民自治结合起来。”周寅作为两次民间众筹的带动者和参与者,感受很深。“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两栋老房子又让老百姓重新团结了起来,激发出了他们的乡村主人翁意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