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光明论】吴思康回应总书记期待:克服“五种心态”保持战略定力
时讯
光明网
2016-07-27 17:38:36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8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谢地、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深圳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等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各自地区或各自企业的实际先后发言。另外,来自清华大学的胡鞍钢教授等专家学者也就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时隔两年,习近平再次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谈了什么?此前【新常态•光明论】已刊发李杨、胡鞍钢、谢地的独家约稿文章,以下刊发吴思康独家解读稿件,以飨读者。在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坚定信心增强定力,此文亦是对习总书记期待的回应。
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当前我们应对各种挑战,破解发展难题,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保障。要真正保持定力,必须克服“五种心态”。
首先要克服“速度情结”,树立质量发展理念,把握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追求有质量的中高速增长。速度终有上限,质量永无止境。速度是发展的基础,但没有质量的速度犹如无根之木,不可持续,甚至会为未来发展埋下隐患。当前一定要摆脱“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以战略平常心,坚定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深圳的实践表明,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只要坚定不移走质量引领之路,把握好质量和速度双提升的黄金平衡点,就能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十二五”期间,深圳经济年均增长10%,2015年人均GDP15.8万元,稳居国内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辖区公共财政收入7238.8亿元,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五年翻了一番;万元GDP能耗、水耗、建设用地5年累计分别下降19.5%、43%、29%。
其次要克服“GDP崇拜”,突出发展为民的宗旨,努力以优质供给满足群众需求。一
些地方仍然没有摆脱以GDP论英雄的发展观,“谁英雄、谁好汉,就看在GDP面前能干不能干”,不研究市场需求,不计消耗和环境成本,盲目上项目、扩产
能,形成了许多无效供给。如果只是玩数字、吹泡沫,人民群众没有获得感,就背离了发展的目的。在所谓的失败国家,人均GDP可能很高,但老百姓并不富裕,
没有享受到发展成果,社会也不稳定,这不是我们追求效仿的目标。
深圳的实践表明,尽管GDP从以前的20%高速增长,调整为现在的9%左右,但只要GDP的价值含量、绿色含量、民生含量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红利转化为市民福祉,就可以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双赢”的目标。2015年深圳GDP1.75万亿元,位居全球城市前25位。“十二五”期间,九大类重点民生领域财政支出6734亿元,年均增长29.7%,是“十一五”的3.4倍,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为全国大中城市前列,70%基础教育学位提供给非户籍学生,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地方补充医疗保险扩展到非户籍人员,2015年PM2.5年均浓度降至29.8微克/立方米,灰霾天数降至35天,23年来最少,市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再次要克服“畏难情绪”,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顶住转型升级压力。转型升级路途不会平坦,可能会带来速度波动、就业回落、收入下降等。必须要有长远眼光,久久为功,做到“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推动经济形态向更高阶段演进。
深圳的实践表明,转型升级没有想象地那么难,只要路子对、咬紧牙、盯住干,坚持3-5年就会实现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深圳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也曾遇到短期下滑的考验,2012年一季度仅增长5.8%,低于全国同期2.3个百分点,与过去的高速成长形成巨大反差。面对压力,有人主张走投资驱动的老路。但深圳坚持转型升级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步伐不停,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抢先布局生物、互联网、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13年起又前瞻布局航空航天、海洋经济、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50%。服装、珠宝、钟表、眼镜等传统产业实现了向时尚产业转变,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品牌女装在全国一线城市主要商场占有率达70%,钟表品牌占全国60%,高端眼镜产量约占全球70%。
第四要克服“路径依赖”,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过去,一些地方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导致资源紧缺、环境约束矛盾突出。新常态下,这种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以新需求牵引新技术、催生新产业,以新技术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推动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
深圳的实践表明,只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就能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深圳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抓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国际一流创新团队,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在世界一流创新城市布局研发中心,在全球拓展技术供给源头,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2015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0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33万件,占全国46.9%,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1%。在基因检测、超材料、太赫兹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前沿技术领军机构。特别是太赫兹被称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颠覆性技术之一”,深圳华讯方舟公司是全球唯一可以3种方式获得太赫兹源,并生产出对应产品的企业,生产出了世界第一块太赫兹石墨烯芯片。
最后要克服“速战速决心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打好转型升级持久战。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贯穿于经济发展过程始终,现在的新产业新业态会变成未来的旧产业旧业态,现在的新动能也会变成未来的旧动能。转型升级只有新的起点,没有终点,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
深圳的实践表明,转型升级是永无止境、不断进取的过程,深圳的产业发展史就是一部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三来一补”起步,逐步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到21世纪前10年打造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再到“十二五”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势传统产业、未来产业“四路纵队”并进格局。螺旋式上升的产业升级过程,为特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产业更替不断加快,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保持战略定力,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坚定推进供给侧改革,不断抢抓新的机遇,推动经济行稳致远,在风云激荡的时代洪流中,成就中流击水的精彩与辉煌。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