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那些年“失去金牌”的压力,这些年“唯金牌论”的改变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邢维

2016-08-08 16:54

奥运会上的金牌背后是十三亿人的期待,中国运动员承受着巨大压力。里 约奥运会首日,中国军团出人意料与金牌无缘。孙杨在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0.13秒之差不敌澳洲小将霍顿;易思玲、杜丽双枪组合不敌美国小将斯拉 舍;在男子10米气手枪项目上庞伟获得铜牌;呼声很高的女子重剑也无缘冠军;中国女排首战竟不敌荷兰队。错失“夺金点”成为憾事。


在举国体制办体育的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享受了很多资源政策的特别对待。中国人对于他们在奥运赛场夺得金牌的期望也就特别高。在电视机前的普通观众们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态,仿佛看着自己的独生子女在比赛场上战斗,一旦没能拿到金牌,无不捶胸顿足,扼腕叹息。


体 操王子李宁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成为民族英雄,鲜花、掌声,风光无限。4年后他兵败汉城奥运会,个别情绪过激的国人甚至给他寄去了刀片和绳子。回国 的飞机上,金牌选手坐头等舱,李宁等到所有人都下了飞机,才和跳高名将朱建华仓皇离开,以躲避欢迎的人群。一时间体操王子变成了“体操亡子”。


1981 年开始,中国女排连续在世界杯、世锦赛上登顶,并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冠军,成就“五连冠”的纪录。然而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半决 赛遇到苏联女排强有力的阻击,以0∶3惨败,三局的总得分仅有11分,其中一局还让对手以15∶0剃了一个光头。女排回国之后变成了众矢之的。


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举重56公斤级决赛,吴景彪因最后一次试举失败,以289公斤总成绩遗憾摘银。赛后采访时,吴景彪伤心的说道:“我有愧于祖国,有愧于中国举重队,有愧于所有关心我的人,对不起大家!”


过 去的奥运会上,国人对于中国选手夺得奥运金牌有着“不成功便成仁”的高要求,电视屏幕时刻滚动着奥运金牌榜的数字和排名,荧幕里不断重播着金牌选手的夺冠 瞬间。北京奥运会奖牌榜中国体育代表团以51金、21银、28铜的成绩排名榜首,但金牌的数量比银牌和铜牌加起来还多,这种奖牌分布绝无仅有。


2016 年里约奥运会,首日的比赛里,中国代表团的三个所谓的“冲金点”都没能如愿。但首日零金的成绩并没有在国内引发太多的失望和不满的负面评论,摘得银牌的杜 丽和摘得铜牌的庞伟,这对神枪侠侣的爱情故事,成为了奥运新闻的头条。而关于霍顿对于孙杨恶意评论的反驳,也超过了探讨孙杨失败原因的报道。公众对于金牌 的关注和渴望已经不像过去的奥运会那么执着。


中国青年报采用网上问卷的方式,调查了网民关于奥运金牌的看法。涵盖工人、企业管理人员、职员、知识分子、学生等各种职业身份,这部分人群也是当前中国社会影响舆论的主力。


调查结果如下图




仅有5.6%的受访者选择“无法接受” 中国在即将到来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乃至2020东京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总数减少或排名下滑。九成以上的受访者,其实都对奥运金牌数和奥运金牌榜排名不那么在意,绝大多数中国人开始对奥运金牌有一种理性的认识。


奥运会是世界各国体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技场,在和平年代,体育竞技成为了争夺强弱胜负的唯一方式。奥运会的奖牌排名多少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1984 年7月,美国洛杉矶第二十三界奥运会,新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如此盛大的世界赛事第一次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里,人们对于外面的世界充满了 好奇和渴望。当时,对于正处于对外开放,高速发展的中国,迫切希望被世界认可,实现国家的复兴强大。获得奥运冠军成为了得到世界媒体关注,引起别国尊敬重 视的最快方式。


“世界冠军”这个称谓 对于过去的人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仿佛只有夺取奥运金牌才能称为“世界冠军”。但是今天,“世界冠军”不再是奥运专属,各种世界性的高水平体育赛事越来越 多地出现在中国普通人的身边。每年,中国城市都会承办一些体育项目的世界杯和世锦赛,高水平的国外选手经常来到中国赛场,这些比赛的竞争激烈性和精彩程度 一点也不亚于奥运会。对,高水平职业竞技越来越熟悉的中国人,不再一门心思地盯着奥运冠军了。


中 国体育“唯金牌论”的紧箍咒正在松绑,人们对于体育的热情也会从电视机前转移到篮球场、田径场这些运动场所里。作为竞技体育,奥运金牌的分量依然很重,关注度依然很高,大家依旧会为夺得冠军的中国运动员鼓掌呐喊。但除了奥运金牌,我们也越来越“分心”去享受精彩的体育比赛,享受层出不穷的体育花边新闻,享受亲身参与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一个体育大国,要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其实奖牌榜比金牌榜更重要,更能体现一个国家体育的整体实力,一些弱势项目的进步也更值得关注。

(编辑:施荔)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