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耄耋老兵百万存款作党费 用一生报答党的恩情

看呀STV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沈倩

2024-07-01 14:49:08

南方天气潮湿,步入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第六离职干部休养所的离休干部郝家润家中,直入眼帘的是泛黄的墙壁、老旧的家具和简单的陈设,岁月好像定格在了数十年前。初见郝老,迎面而来的是带着山东口音的热情招呼与温润的手掌。耄耋之年,他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用一生践行“听党话、跟党走”的誓言,活得朴实而纯粹。



四方小桌上,展开一封封信件,稚嫩的笔触跃然纸上。那是多年前郝老捐助困难儿童就学,孩子们的回信。信中写道:“这些钱是爷爷省吃俭用省下来的,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为国家作贡献。”



一位生活在浦东三林的孩子,在二老的帮助下顺利读上了中学,他写信,将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事无巨细地分享给二老:“爷爷奶奶,请你们相信我,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多加努力,争取考一个好的中学来回报你们,回报社会!”郝家润翻着信纸说:“这个孩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写信告诉我们他的学习成绩。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我和老伴打心底高兴。”



郝老出生在山东蓬莱,十三四岁就离家投奔革命根据地。战争年代的贫苦生活勿用赘言,解放后他又长期在西藏、四川西昌等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目睹了这些贫困地区人民的艰苦生活,因此他一直心系民众的甘苦冷暖。离休以后,他和老伴多次捐款,救灾扶贫,每当说起这些,他总是会喃喃自语:“国家有困难啊”。他说:“虽然我已离休,不能再冲锋到第一线,但是我们还是要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捐款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国家现在需要全社会的团结一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年初,郝老将一封信交给了保姆张阿姨,郑重地嘱咐她要亲自交给干休所孙大庆政委。“我想在我还在世时,将一百万元存款作为党费交给组织,归还国家、人民。”孙政委在读到这里时深感震撼。谈及这笔数额不小的特殊党费,郝老的解释很淡然:“党管我吃穿住,管我看病就医,还给我发工资,我到这个岁数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受党这么多年教育,我还是有这个觉悟的,把这些钱回馈给组织和国家,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没什么好说的。”朴素平和的话语中,闪耀着信仰的力量和光芒,彰显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忠诚。



一盏清茶、一份报纸,配上老式的台灯,郝老就能静静坐上许久。年近百岁的老人格外珍惜当下的生活,每天忙着读报看书,尤其关注时事政治,学习和了解党的创新理论,勤学不辍。桌上的一本旧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了读书笔记和感言体会,字迹间蕴含着一位老兵的用心、用情。看过的报刊书籍上,也留下了不少红蓝划线。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唱起这首青少年受到革命启蒙教育时就学会的进行曲,今年97岁的郝老不禁嗓音颤动、激动不已。他14岁参加革命工作,16岁入党,后又从军直至离休,先后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许多大小战役。回忆最初接触党组织,接受党的思想,郝老清楚地记得初到抗日根据地的时候,在蓬东县委学习班上,他接触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等著作,初步启蒙了党的宗旨,也通过工农青妇的领导学到了一些敌后进行群众工作的经验,了解了一些抗战形势,心中亮堂了许多。同时,他也深切地回忆起那些艰难岁月中党组织给予他们这些“红小鬼”的特殊关爱。


“我关心国内外大事,心情很愉快。我能够活到这个年龄,跟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分不开,你看,我们离休干部的护理费又要提高了……”说起现在的生活,郝家润始终面带笑容,娓娓道来。活到老、学到老,胸怀党事、国事、天下事……这是干休所工作人员对郝家润的评价。“一辈子做一件事,再难的事也会变得简单;一件事做一辈子,再简单的事也会变得不简单。”在上海警备区虹口第六离职干部休养所组织生活会上,郝家润同志是大家公认的“学习标兵”,干事周天骄作为关爱联络员,带头分享与郝老共学理论书籍的经历,感叹郝老跟学党的创新理论数十载,思维敏捷、精神矍铄。



“以前,每天报刊杂志一到干休所,郝老就赶来看,浏览各种报纸上的新闻。”干休所所长祝庭海对郝老的学习劲头十分钦佩,逢年过节去慰问郝老时,总是见到他伏案看书读报。除了公费为老干部订的报纸,郝老还自费订阅了参考消息、解放日报等报刊,每天上下午都习惯读书、看报,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来不及看报啊”。虽然有严重的耳疾,但他仍坚持每天收看《新闻联播》《海峡两岸》等电视节目,使自己及时了解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时政,跟上时代步伐。


在“六离”的几十年里,郝老始终认真对待党内生活,按时参加干休所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和政治理论学习,时刻关心离退休党支部的建设。每次离退休党支部开会,他会根据所学和所了解到的知识、情况,及时向党支部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他很关心周围老同志们的生活问题,困难老党员的生活怎样了,遗属的生活补助申请了没……他的心里总牵挂着别人,甚至排队领津贴也总是谦让别人。


今年,面向老干部的“弘扬传统、永葆本色”专题教育开展后,郝老不但坚持参加集体学习,还主动和工作人员分享心得。当个别工作人员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透时,他会主动帮助大家树立坚强的党性观念,动员大家积极参加党组织各项活动。



“住旧房子、用旧家具、穿旧衣服”,“一个搪瓷缸、一口皮箱,郝老能用40多年”,“到今天客厅也没装上空调”,“五块钱买两条新毛巾也舍不得”……谈起郝老的日常生活,平日照看他的保姆张阿姨打开了话匣,连连感慨这是位“跟不上时代的老爷子”。


郝老的这种简朴甚至近乎“清贫”的生活习惯,或许养成于战争年代的艰苦环境,也或许源于他10多年的援藏经历。初到西藏时,那里气候和环境恶劣,物资供给极为不便,生活条件格外苛刻,缺衣少食是常有的事儿。郝老和当时许多来自内地的官兵一样,不但要努力工作,还必须自己开荒种地、养猪烧柴,这在无形中锻造了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离休多年,郝家润仍深居简出、箪食瓢饮,一日三餐管饱就行、身上衣服能穿就行、床铺被褥能睡就行,还时刻把勤俭节约挂在嘴边,努力让子女也养成“一切从简”良好习惯。“父亲虽然平日里沉默少言,但身教重于言教,对我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郝老的儿子说,直到现在,他每次来看望陪伴父亲,都尽量穿相同的衣服、鞋子,以免被父亲批评铺张浪费。


这些天,在干休所营院内,工作人员们围绕勤俭建军主题如火如荼展开专题活动,郝老家里的点滴小事儿就自然而然地屡屡被提及,他也再次成为焦点。在郝老家,药品盒被拆开铺平用来写备忘录;工作人员上门寻访留下的白纸会被送还,随手打开没喝完的矿泉水要被二次利用;自己看完的报纸要给儿子带走再学习……


多年来,郝老和老伴一直是干休所内的模范“好老伴”,留下了一段段让人称赞的美谈。早在10多年前,二老就自行联系办妥了遗体捐献的事宜。2016年,老伴逝世,悲痛中的郝老“顺理成章”地安排了老伴的后事。他说:“我们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如果遗体还能对社会有用,就最后再回馈社会一下。”这些话,让大家为之动容。就在不久前,我们也亲眼见到了郝老自己的那本预留的“遗体捐赠证书”。


年近百岁,如山的信仰没有变,如磐的初心没有变,这就是一个革命老人、革命军人的本色。

编辑: 沈倩
通讯员: 陈敏 李成 郇淇舟
责编: 顾怡玫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