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早鸟”变“笨鸟” 演唱会票价应随行就市?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金梅 陈昱卉 游玮
2024-06-06 16:28:12
火爆了一年多的演唱会市场,正在出现微妙的变化。近日有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因为担心演唱会票价高昂而提前买好了“早鸟”票,但临近开场却发现,票价反而越来越便宜,甚至出现了腰斩。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演唱会,因为预售情况不太理想,甚至干脆宣布取消。
有网友称,不久前花了980元购买了某舞台剧的VIP票,因为演出在外地,后续还要花钱买机票、订酒店。但随着演出日期的日益临近,发现票价不涨反降,同一场次的部分座位,早鸟票卖400多元,但后来竟然只卖99元。这让他很受伤,连连调侃自己是“早鸟变笨鸟”。
无独有偶。近日,某知名歌手组合的演唱会如期举行,但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人潮涌动的景象,成排的座位、尤其是前排的座位几乎空置了满场。有观众感慨,如果票价能浮动,上座率会不会更好?
记者梳理发现,相比2023年,演唱会票价打折或临时取消的现象确实增多了。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今,已有近三十场演唱会延期或取消。据业内人士介绍,其中一些与艺人身体健康状况、主办方宣发策略、观众新鲜感有关,但也有一些是因为票房不及预期。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杨勇认为,演唱会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产品,其票价与艺人的个人品牌密切相关。口碑好的、忠实观众多的艺人,门票就容易卖一些、而且更容易卖出高价。与此同时,演唱会市场是否活跃,与群体性的市场需求也有直接关系。比如去年一整年,演出市场都特别火爆,也是因为背后存在的市场需求比较旺盛。因此,从总体上看,演唱会有冷有热,这是一种正常的客观现象。
围绕着演唱会门票该不该打折的话题,网友们意见不一。不少人认为,演唱会是文化产品,每一场都需要艺人亲自到场并演出,并不等同于其他可以拷贝复制的商品,因此不能用打折促销的手段来卖票。而且票价在开场前不断打折,对于之前以原价买票的人来说,“不公平”。反对者则认为,与其让座位空着,不如把票价降下来,在让更多的人得到艺术的享受的同时,主办方也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减少亏损。
还有人提出,也许是时候推出灵活的票务定价策略了。比如:对于以原价购票的观众,可以在开场前提供一次座位升级的机会,同时对于在开场前才买打折票的观众,可以安排其余的座位。这样的做法,既能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也能让观众在购票时更加理性、并保障他们的权益。
那么,演唱会的门票究竟该如何定价呢?据业内人士介绍,演出票务一般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其中,一级市场采取不溢价、不打折的定价销售模式,票源仅来自主办方。对于主办方来说,这种方式可以尽量保障收益。有数据显示,仅2023年上半年,演出市场票房收入规模就高达190亿元,而一级票务平台的市场份额就占到了大约55%。以11%的平均服务费率估算,它们的演出业务收入规模预计可达11.5亿元。
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不溢价不打折的方式也未必尽善尽美。“抢票抢到怀疑人生”、“买票难退票更难”等言论,曾成为2023年演出市场的焦点话题。为此,不少消费者被迫将目光转向二级票务市场,黄牛、二手网站等,都成为不少消费者进行门票交易的重要渠道。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二级票务市场能让消费者买到票,但是价格超出原价数倍、数十倍的,并不少见。而在开场前5分钟,也有黄牛清仓大甩卖,让部分消费者有了捡漏的可能。
杨勇介绍,一级票务市场上,演出票价以市场自我定价为主、以政府监管指导为辅。通常情况下,主办方会综合评估当前市场需求、艺人口碑和演出内容、同期是否有竞争性或互补性演出等因素,预估上座率并制定相应的票价体系,当然这个定价也要符合政府部门指导价的要求。但由于这些评估因素本身就是动态的变量,因此,票务情况随之出现忽冷忽热,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客观现象。如果主办方在官宣定价甚至售票开始后过多调整票价,反而会导致整个票务系统的诚信度受损。二级票务市场上,票价变动受各种个人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就更大了,存在更多的上下浮动可能。
杨勇强调,无论票价是保价还是打折,直接影响到消费者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知悉相关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因此,即便票价变动存在着种种客观原因,主办方都有责任有义务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并在票务发行中向消费者明示退票、保价等制度,从而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自主决定是否去买、以什么价位去买,以及是否能接受延期或退票等其他服务。如果主办方因为未尽到相关责任而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是可以被追责的。
编辑: | 陈昱卉 游玮 |
责编: | 金梅 |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