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表演系主任、心理学家揭林妙可为何落榜“招黑”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秦扬轲

2017-02-23 00:49


视频:表演系主任、心理学家揭林妙可为何落榜“招黑”


接连落榜,林妙可又被黑了。


怀揣着明星梦,成千上万、上十万、上百万的孩子们从上周开始踏上了北上南下的艺考之旅。这其中,恐怕没有谁会想到,自己的考试成绩竟然会在网络上生生造就出一个话题,并引发了无数围观和激辩。



2月16日,林妙可在自己拥有275万粉丝、认证为童星的微博上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无缘北电。这条4字微博,收到了1212次转发,217条评论。她的粉丝安慰道:没关系,努力过就好。然而,在这则“失利”消息下面,还有4万人点了赞。


2月20日,中央音乐学院艺考初试以及复试名单曝光,林妙可再次落榜。不仅考场失意,林妙可在舆论场也接连受挫。有人批评她从8岁出名至今却没有脍炙人口的作品;还有人挖出2008年登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假唱”的陈年旧事。


评论员唐映红在《南方都市报》中甚至猜测,林妙可的扭捏作态很可能反映了她行为上的某种异常,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彼得·潘综合征”,“特点比如:1、他们成年了;2、他们的心理仍然停留在儿童状态;3、情绪化、任性;4、依赖他人,不愿独立;5、逃避责任。总之是一种成年后仍然行事幼稚、浅薄,从内心底抗拒长大的异常行为模式。”


不过,曾经专访过林妙可,并且当天也在考试现场的记者陈夏寒却认为,这样的推理未免恶意。


陈夏寒


陈夏寒:我也看了网上一些视频,说她摇头晃脑故意卖萌,很做作什么的。我觉得这个夸张了。他们(网友)把摇头晃脑的动作剪在一起。林妙可可能小时候学了一些儿童剧的表演,一些音乐。她说话的时候稍微带上一点这种痕迹,不是故意的那种,比如说她头一扬,说“我知道”什么的,她不是故意的。


类似的论战甚至混战,在这两天的网络上并不罕见。对于这样的围观,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导耿文秀看来,用四个字足以形容——叫做"幸灾乐祸"。而这一切的源头,自然出在了9年前的那个夏天。


“林黑”是如何形成的


在一场”叹为观止“的宏大开幕式中,林妙可有属于她的2分半钟,她一身红裙,摇头晃脑地“演唱”了《歌唱祖国》。



在那场被40亿全球观众收看的开幕式后,林妙可的知名度瞬间抵达顶峰。媒体用各种溢美之词夸赞她,各种名誉也纷至沓来——北京市东城区十佳少年队员,北京市花形象大使 ……但很少人会想到,电视机里传出的那个甜美清澈的女声,属于另一个小姑娘。林妙可的“悲剧”由此注定。


在媒体人沈彬看来,虽说08年的那场风波,林妙可可能有点无辜,只是是卷入了成人之间的漩涡。但是这之后的9年当中她那么多曝光,给人的感觉都不是非常正面和舒服的。虽然说她不是成年人,但是她一直作为一个艺人出现的,给人的感觉好像缺乏观众缘。


媒体人 沈彬


沈彬:比如说她的一些打扮。作为一个艺人,是不是她家里把她打扮的太老气,这导致她丧失了一部分的公众缘。包括她现在其实也是愿意走演艺界这条路的,她报考了好几个艺术类院校,她还是希望走这条路的。大家可能就会把她作为一个明星来看待。评价她的代言,评价她的谈吐、审美、气质。


耿文秀


不过,耿文秀却认为,审美没有标准,有的人说她老气希望她打扮的萌一些。但是她要太萌了,又说起一身鸡皮疙瘩,似乎她怎么样都不对。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我们往往是以一个比较阴暗的心理把她的所有行为都做一个比较差的解读。如果总是以这样一个角度去看她,那我们就百般的看不惯了。


在开幕式演出安排上,9岁的林妙可以及她的父母或许都没有发言权,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们是这出安排的直接受益者。凭借奥运会营造的良好形象,林妙可的演出事业顺风顺水,翻开奥运会后的履历,她2009年出演《北方有佳人》,2010年出演新版《红楼梦》中的小黛玉,并在《美人心计》中扮演杜云汐。几年之间,她发过个人唱片,参演4部电影、8部电视剧以及数量客观的MV和综艺节目,还两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


也正因为如此,沈彬认为谈论一个未成年人的林妙可还是谈论一个演艺人士林妙可是有区别的。如果说林妙可之前不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这一次落榜我相信其他人一般不会说她什么。就像这么多曾经参加过央视的,或者是参加过奥运会的孩子也落榜了,大家不会关心,但是她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可能就是另外一个评价体系了。


实力不济还是为“名”所累?


媒体可以多角度的讨论,但艺术的标准是共同的。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何雁看来,他们的选拔标准并不会因为公众人物的身份而改变,跟她是童星或者是小的时候做的事没有太大关系。



作为国内顶尖的艺术学府的表演系主任,何雁老师补充说到:没被选到二试或者是三试,或者是没被专业院校录取的,有很大一部分人完全有资格做演员。由于一个学院招收的人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范围内,从内外素质一系列的考虑,就是人比人,可能就把她比下去了。但是对很多在一试被刷下去的考生,不能说他们就不具备演员的天分。


不知道妙可接连受挫之后听到这话,会不会有所安慰呢。况且,艺考失败就等于林妙可的失败吗?评论员敬一山就在“凤凰评论”中发声:“林妙可失败吗?这要看以什么标准。艺考落榜的大有人在,何况她还有可能被别的高校录取。即便她今年被报考的院校全面淘汰,那也谈不上是人生多大的失败。原本饱受批评的艺考,凭什么到了林妙可这里,就成为衡量成败的科学标准?不得不说,林妙可承受了很多看似莫名其妙的贬低和敌意。”


伤妙可,这个锅谁该来背?



童星可能是个很有前途的职业,但前提是:孩子跟爸妈真的准备好了吗?在沈彬看来,这些负面评价,与其说是针对林妙可这个18岁还不到的姑娘的,还不如说是对她父母。比如,


2011年5月,林妙可参加一场活动,演出服装垫了胸垫,与照片中的同龄人显得极为不搭,招来一片恶评。


2012年,她的微博发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内容,在一张她躺在床上的图片下面,配了“讨厌那些男人,每次都把我按在床上”的文字。此前,她的微博还引发过“代写”质疑。在此之后,将长辈诗歌署名发表、为情趣助孕基金站台宣传等种种事件连续爆出。


此后,尽管其母也曾试图扭转舆论风向,但林妙可的人设几乎崩塌殆尽。



耿文秀:所以说我们心理学最爱说,在孩子身上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现在我们这些有点天分或者是有点小名气的孩子们,其实他们身上担负着他们父母的未能成就的人生的一些梦想。我们今天在讨论林妙可事件的时候,其实不仅是对林妙可父母本身,是对千千万万的父母,把自己人生当中没有完成的一切强加给孩子,这是不公平的。


张爱玲曾经说: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林妙可这个现实版本提醒了我们,出名趁早除了快乐和诱惑,也要面对各种恶意、风险和需要立刻妥善处理的意外事件。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秦扬轲 编辑:周杰)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