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视频 | 中美贸易战打不打 怎么打?这次会议给出答案了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秦扬轲

2018-06-25 21:54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中央外事工作会议。这场会议会期2天,规格极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李克强主持会议,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出席会议。

会议上,习近平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做好对外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所有国外使领馆的一把手也都回来参加会议了,相当于总动员了。当天新华社的报道超过了3000字,《新闻联播》的头条也报道了这则消息,用时13分钟。

梳理媒体公开报道发现,我国首次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是在2006年8月召开的,第二次是在2014年11月。那么,这次的会议和前两次有何不同?此时召开的这个外事工作会议和最近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又有无关联?KNEWS为此专访了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张骥。



张骥将今年和2014年两次外事工作会议的两篇重磅通稿逐段分解后发现,今年的报告的确有些不同之处:


一、对外工作的理论旗帜,由十八大报告中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升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二、对外工作的主线,将“促进民族复兴”升级为“服务民族复兴”,并将和平发展升级为促进人类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关于维护国家各项利益,加了一个冠词“坚定”。


四、对外工作的近期目标,从“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晋升为“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五、对外工作的远期目标,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晋升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作出应有贡献。”


在张骥看来,这些新的提法为大国外交指明了方向,体现了中国的全球使命担当。



现在大家都很关心,目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化,尤其是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最近频频发生摩擦,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放在此时召开,是否别有深意?


对此,张骥认为,这恐怕纯属国外媒体的主观臆测了。“我们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议程”。比如,在习主席的讲话中,先是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放在最前面,然后才是大国关系、周边外交等等内容。这也是本次外事工作会议的一大不同之处,说明“中国的外交有自己的定力,表现的更加成熟、自信和稳健”。


在本次会议上,对于大国关系提了两点:一是“总体稳定”、二是“均衡发展”。在张骥看来,这“总体稳定”一定是一个动态的稳定,而不是“为了求稳而稳”、不是“为了求稳定而妥协”。另外,习主席也讲到发展中国家是我们“天然的同盟军”。换句话说,我们做好了发展中国家的外交,也有利于我们运筹大国关系。


中国外交,好戏才刚刚开始,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想了解更多解读内容,请戳视频。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秦扬轲 编辑:楚华)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