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9″

视频 | 临港新片区的这三年

中国长三角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赵菲菲 陈怡

2022-08-26 15:24

离市中心虽远,离机场、港口很近,被称为“上海离世界最近的地方”,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8月20日迎来揭牌三周年这一重要节点。


三年来,这片“上海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现在正在争取国家层面出台总体方案2.0版,在攻坚突破中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发展探路破局。



临港“芯片区”:开放 自由 流动


周一,涵盖芯片等关键产业、金融贸易、商文体旅等多个领域的72个重点项目,在临港启动建设,总投资约1530亿元。这批项目聚焦补产业短板、强城市功能,建成后,将推动新片区进一步发挥特殊经济功能,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刚刚迈过三周年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再次启程出发。


位于东海之滨的临港新片区,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打造开放新高地的重任。在这个一体化平台上,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的贸易流信息,时时流动着。


到8月16日,“一线径予进出境”的货物数量,已达9200多票;对不涉检、不涉证的货物,没了报关单,而是用“径予提发货”代替;区内已有一半以上企业,通过“径予放行”直通进入特殊综保区,进行口岸进出境。


不仅是更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运输自由也在临港新片区成为现实。像外资班轮船公司“沿海捎带”业务,就为全国首创。


三年创新实践,临港已形成87个制度创新典型案例,制度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也是对特殊经济功能最扎实的诠释。


“临港新片区要发展成具有较强全球影响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它的核心功能是集聚配置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包括贸易、投资,各种生产、各种高端要素必须是自由流动的”,上海财经大学中国自贸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自贸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教授指出,“五个自由+一个便捷流动可以说是临港新片区制度型开放以及它的营商环境的重要特征”。



打造氢能产业高地 缘何以临港为突破点


7月底,《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被审议通过。政策提出,要以临港新片区为突破点,加快打造氢能产业发展高地。推动更多制度、技术、产业、应用场景在临港集聚发展,以点带面带动全市氢能产业发展。


临港新片区在氢能应用场景方面已经提早布局。目前在营氢动力公交车已有16辆。年内,T2和T6中运量数轨列车也将投入使用。


2022年是临港新片区“三年大变样”的决战决胜之年。在2021年汽车产业突破千亿产值规模后,今年,临港新片区目标实现高端装备产业突破千亿总量,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产业产值翻番,进一步打造产业发展的新高度。“我们可以利用浦东新区的经济特区的立法权来进一步加强对氢能产业发展的法制保障”,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展改革处臧震宇指出这是临港新片区发展氢能产业的优势之一。



做好产城融合 做好人的工作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揭牌运行三周年之际,上海市发布23条举措,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其中,围绕临港新片区“产”“城”“人”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目标,上海在人才落户管理、强化产业支撑等方面提出一批支持政策,助力临港新片区更好地成为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臧震宇在访谈中提到,“本次提出要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既要有产业,也要有城市的功能,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产城融合的文章,要做好人的工作。它是产业与城市的一个连接中心,不管是产业还是城市,它既依靠人,也是服务于人的”。



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如何辐射长三角


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是南汇新城,它要做新城建设的标杆典范。五个新城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并各施所长。华东师范大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刚教授认为,“临港跟国内其他自贸区,跟其他的上海新城,跟长三角甚至其他城市能够有很好的互动关系,第一阶段是建设,第二阶段就开始有收益了。未来围绕这个目标,在数字技术、基于数字网络上的一些新的制度管理,公共管理制度包括企业制度、联动制度,对临港来说是新的课题,也是很好的机会”。


作为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重大任务之一,临港新片区从一片滩涂到“未来之城”,不断实现“拔节生长”,也朝着更开放、更便利、更自由的目标稳步向前。一个更可期的临港新片区,正向我们走来。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赵菲菲 陈怡)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