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夺命小丑重现江湖?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蔡璐阳

2016-10-11 20:00

小丑恐慌蔓延全球?

在我们欢度国庆节的时候,英国却经历了一场“小丑恐慌”。

当地警察接到很多举报表示,在不同区域有人打扮成小丑的样子试图引诱妇女和小孩进入树林,甚至手持刀械追赶路人,并朝着车里的人大喊大叫。



10月7日早上,英国杜伦郡,一名男子,打扮成小丑的样子,手持刀械,突然出现在一群十一、二岁的学生面前,一路追逐他们到学校。

10月5日傍晚,英国纽卡斯尔,一名叫贝拉的女子在回家路上遭到小丑追赶。



10月4日上午,英国克拉克顿中学的两名学生,被两个小丑半路搭讪,该中学现已禁止学生在午餐时间到校外活动。



而在社交网站上更是有名叫小丑的帐号威胁说,他们将都来到克拉克顿中学所在的城市埃塞克斯,并让这个城市里的所有中学都接受他们。

虽然这些小丑只是吓唬路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他们的行为已经远远不是恶作剧,而是扰乱社会治安。许多民众都纷纷在社交网络上表示非常害怕这些打扮成小丑的人。






英国警方表示,虽然当局不反对人们扮成小丑捉弄自己的朋友,但是鉴于眼下已经造成恐慌,不建议民众扮小丑吓唬路人,更会逮捕持有武器的小丑。

在英国发生的这些事件可不是为了迎接万圣节的预热,而是一股从美国传播而来的诡异浪潮。



今年第一起小丑吓人事件发生在8月,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居住在格林维尔市的小男孩们遇到一个小丑打扮的人,声称只要他们进入树林就会给钱。幸好孩子们没有上当,而是回家告诉了家长。

但是,从此以后,美国全国各地都接到诡异小丑出没的报警,截至9月底已经有12人因为扮成小丑恶意吓唬路人被捕。



在美国,小丑恶作剧经常发生于万圣节到来之际,但唯独今年的小丑尤其令人胆寒,不少行为已经上升到了犯罪级别,甚至形成一种模仿浪潮遍及全球。


犯罪分子为何热衷小丑扮相?

那么是什么让这些人热衷扮演小丑?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小丑恐惧”?

英语国家有一个专门的词语来描述小丑恐惧症:”Coulrophobia”。

小丑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戏剧,变得广为人知是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奥赛罗》和《冬天的故事》,从那时起小丑被用来表现社会下层的愚人。

在戏剧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小丑逐渐变成喜剧中的一个设定而广为人知。

在19世纪初,英国戏剧演员约瑟夫•格里马尔迪,发扬了小丑的滑稽表演,被誉为“小丑之父”。



原本的角色设定是用来讽刺和捉弄那些有权势的人。因为他们滑稽的外表方便用来表达人们难以启齿的想法,久而久之小丑的形象也成了言论自由的一种象征。

不过,发展到了现代,普遍意义上的小丑是指马戏团里有特定打扮的杂技演员。



有据可查的小丑形象被黑化,始于1970年代,一位名叫约翰•韦恩•盖西的男子,本以在社区扮小丑取悦大家而被人熟知。

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在1972—1978这六年间,盖西竟然对至少33名14岁到21岁的男孩进行性侵犯和谋杀,并将他们尸体埋葬于自己家的后院。盖西被判决后也被世人称为“小丑杀手”。

这并非一起孤立案件。

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保罗•卡洛克是一名牧师兼警察,经常扮成小丑逗教会里的孩子开心,却在2007年被发现,他曾到菲律宾与儿童发生性关系。

警察在搜查卡洛克的家时发现,卡洛克偷偷录制了21部儿童色情片。并且在他的电脑上存有大量儿童裸体照片。在审判卡洛克时,有三名儿童出庭作证,卡洛克曾半夜溜进他们的房间对他们进行肢体接触。

此案件的发生,也使得更多家长对小丑心有余悸。

小丑恐惧

现实生活中的小丑故事令人颤栗,不少影视剧受到启发,也开始描述“邪恶的小丑”



流传最为广泛的小丑杀手作品就是1990年的电影《小丑回魂》,里面的主人公小丑以残害儿童为乐。



另外,还有《100滴眼泪》小丑演员的真实身份是杀人狂。


《小丑》讲述穿上小丑衣服变身杀人魔的故事。

小丑心理学

2008年,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在儿童医院挂上小丑的图画会给孩子在心理上营造不安的氛围,只有很少数的孩子喜欢小丑。

专业研究小丑恐惧症的加拿大心理学家拉米•纳德表示,人们之所以害怕小丑大部分原因是小丑的装扮隐藏了真实身份,再加上小丑的形象总是笑眯眯的,如果与其行为产生反差,则会激起人们心中的恐惧。

另外,在人们印象中的小丑以捉弄人为主,对其的恐惧也掺杂着怕被戏弄的成分。

可是,这些理论目前还不能解释为什么麦当劳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编辑:陈佳雯)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