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

视频 | 问政中国丨金融开放再加码 整体风险如何控?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1-03-09 22:04

随着我国转向新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金融体系的开放改革,如何顺势应变?从强化金融科技监管,到数字人民币、绿色金融,这些两会上的金融热词,又传达出怎样的信号?


看看新闻Knews两会特别报道《问政中国》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深入解读。



重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势在必行


刚刚过去的2020年,被市场称为“金融科技监管元年”。从蚂蚁金服上市被叫停,到“关于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的发布,都释放出加强监管的强烈信号。


这些信号落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重逾千钧的一句话: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引发外界广泛热议。


眼下,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纷纷扰扰,饱受市场诟病,它们为何会成为被点名监管的重点对象?



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看来,近年来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较快,但有一些金融控股公司盲目扩张,风险不断累积和暴露。一是综合经营,业务过多,实际的控制人不清晰,也没有做好风险隔离。


二是牌照很多,牌照之间互相串用,导致业务范围和管理要求出现脱节。这些都是监管难点,容易引发风险。因此,重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势在必行。


至于金融科技公司,由于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短期在市场上建立起垄断地位,将会导致市场的不公平竞争,也会对消费者利益带来损害,必须引起重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当前金融科技公司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固然激发了市场活力,给老百姓带来便利,但是其行业发展的规则建立却是相对滞后的。出现了扩张无序、发展过度等乱象,损害老百姓利益。


因此,监管层出台一系列重磅政策,将有助于互联网健康发展。张立群同时强调,对于互联网公司的金融监管,也需注意兼顾经济活力和风险管控。



“审慎的监管”该当何解?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于金融监管的力度和尺度,使用了“审慎”一词。那么,这个“审慎”该当何解?


在赵锡军看来,一方面应当鼓励金融创新活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创新活动的结果。在这两者之间,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动态的平衡,就是“审慎”了。另外,创新试点必须先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果规模扩大,影响市场竞争或损害消费者权益,就应该叫停或者勒令整改,也就是“审慎”。审慎监管是金融创新和监管的核心。


近年来,“一行两会”先后出台50多项措施,推进金融业开放。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表态说,面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国开放的吸引力还会不断提升。于是,有舆论担心,随着金融、资本市场开放越来越大,面临风险也会越来越来大,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张立群认为,关键要做好两件事情。首先要把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稳固起来,这样金融的创新和开放才能获得一个比较稳固基本盘的支撑。另外是要做好制度建设。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在制度层面与国际社会进行更加精准的对接。


张立群进一步指出,过去一年的金融货币政策在“保企业、保就业”方面收效显著,我国经济复苏态势持续向好。今年,应该着力于在推进企业焕发生机,搞活国内市场方面,让金融货币政策发挥更大作用,这也是今年报告提出“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的重要原因。


而从更深层次来看,实体经济焕发生机活力,资金周转形势就会好转,也就意味着金融风险下降,可以稳固经济基本盘。


数字人民币意味着更高要求的监管


悄然出现百姓手机钱包中的数字货币,也是两会期间金融领域的热点话题。



从去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多地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今年有望在更多城市进行更多场景的应用落地测试。因此,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应进一步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


赵锡军认为,我国央行率先在全球提出正式实施数字人民币,也就是说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未来可期。并且,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必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不过,要实现数字人民币跨境运行,需要配套更加成熟、完善的制度环境。一方面,我们与国际金融机构在清算、结算的合作进入成熟轨道。另外,基于数字货币的互联网“基因”,格外需要防范人们用以“跨境洗钱”等犯罪活动,因此监管要求也会水涨船高。


(看看新闻Knews编辑:杨龙跃 杨臻 李瑶 方菲菲 方媛 黄涛 毕俊杰)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