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日月楼中日月长》:阅尽丰子恺笔墨精华

看书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琳琳

2017-08-22 14:35

九十帧家庭影像,质朴温润;三十篇童心随笔,朴讷明亮;近百幅童趣漫画,舐犊情深。有诗意,有谐趣,有丰厚的爱。老牌出版机构上海文化出版社推出的《日月楼中日月长——丰子恺家庭影像、随笔、漫画精选集》在上海书展期间隆重举行了新书首发暨签售会,该书经由丰子恺幼女丰一吟授权,堪称“一本阅尽丰子恺笔墨精华”的经典佳作。



1975年9月15日,“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于上海病逝,距今已有42年。丰子恺不仅多才多艺,会谈钢琴,作漫画,写随笔,他的个性更是率真、坦荡,有着艺术家的风骨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的一生,有诗意,有谐趣,与粗劣的现实始终维持着适当的距离,而他的画、他的文、他的家庭与社交生活,正如他的人一样,极家常,极朴实,却充满了人情味儿。


1963年丰子恺在日月楼


丰子恺的作品长期贯穿着两大突出特征,一个是童心童趣,他的全部作品所奔赴的一大美学主题是关于儿童的,“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另一个便是日常自然,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是像记账般地用写字的笔来记录平日的感兴而已”。他观察田野和大地,“有山容水态,绿笑红颦,才是大地自己的姿态”



丰子恺作品《扶摇直上》



丰子恺的创作从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时间跨度达半个世纪,却较少时代的痕迹。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一方面是一个“虚伪的、冷酷的、尖利的老人”,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天真的、 热情的、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儿童的世界”作为“黄金时代”,作为一种理想化的存在,一方面为他批判现实提供了一种尺度,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对更加美好的人性的一种向往。
巴金这样评价他:“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一个与人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幼女丰一吟形容她的父亲是“身心不调”的老儿童。


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


在散文、漫画里,他总是以家常生活,童趣童心,音乐艺术,学校教育,自然风光以及自己的学习生涯等等作为创作的主要内容,时时流露出他对儿童的崇拜和赞扬。他兴致勃勃地描述自己的美好童年,对童年几件极为平常的小事津津乐道。在他也从不吝于展现自己对孩子的爱。丰家姐弟自然也成了他描摹的对象——随笔与漫画的主角与原型,童真童趣,求学成长。


1963年丰子恺在日月楼


1954 年9 月,丰子恺先生移居上海陕西南路,丰家二楼有个室内小阳台,三面有窗,上方还有天窗,室中可观日月星辰,别有一番兴味,他便将此寓所定名为“日月楼”。安详静心的生活日常,质朴真淳的儿女情长,丰子恺先生在此定居,直至终老。


1962年外孙女杨朝婴、外孙杨子耘在日月楼看外公作画


丰家旧影里的生活日常直观展示着这位文人艺术家的言动笑貌,质朴的、温和的,总是保持风雅和高尚的生活气度。腮下蓄着绵长的旧文人胡须就像是他的标志,就像代表着他面向世界的态度,有能力从生活的困境中找到一些希望,并拯救出一些秩序与价值。


1962年与众孩在沪丰寓楼下看画册


关于丰子恺的著作已经很多,他的个人旧照,在过往的不同版本中也时有所见,但丰子恺家庭及儿女的影像则较少集中曝光。《日月楼中日月长》首次将丰子恺的家庭影像集结出版,并编汇其备受推崇的童心散文和脍炙人口的童趣漫画,形成旧影、散文、漫画的专题对读,构筑一种难得的阅读体验。


1935年丰子恺夫妇与儿女摄于乌镇


丰子恺独一无二的记录与表达方式,让书本身达到某种完满,就像谷崎润一郎所说的“他所取的题材,原并不是什么实用或深奥的东西,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笔端,就有一种风韵,殊不可思议”。


我们设身处地,想像孩子们的生活(其二)



该书将“日月楼”作为引子(“日月楼”是丰子恺在上海的旧居,他在此度过了人生的最后21年),用三个篇章“忆儿时”“给我的孩子们”“爱与同情”,串联起丰子恺的童年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交生活,辑录丰子恺经典散文31篇、漫画近百幅(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时间跨度达半个世纪),透露着这位文人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的情致。出版社还另外特别制作了《日月楼中日月长》的“毛边珍藏版”,含定制版的函套、手工钦印“丰子恺”印章1枚、藏书票1张,市面上流通得很少,极具收藏价值。


弟弟的新衣,爸爸的薪水


他的《给我的孩子们》《儿女》《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等都是描写孩童题材的作品。他和孩子们一起办家家酒、唱歌、画图、做游戏,带孩子们散步远足。他独具慧眼,将孩子们的生活写得非同一般。他还有随身携带速写本的习惯,把捕捉到的可以入画的每个镜头都画下来。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是丰子恺最早发表的漫画之一,也是成名漫画


如今看来,丰子恺先生所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童真和诗意的人生,而这恰是我们寻常人早已淡忘或者遗失的美好。他的世界,充满了真善美,不是刻意的营造,而是因为他有一颗善感、纯净、慈悲的心——春柳、燕子、一钩新月、童真的小儿女,连同他自己质朴率真的生命,已经以其永恒的面貌,即艺术的面貌,留在了时间的流光里。它们将再次穿过时空的雾霭,照亮当下人们的心灵,提供一个别样的精神参考。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实习编辑:胡娜)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